第(1/3)页 “意味着……” 余念拖的时间长了,难免引发大众的关注。 一个个人抬眼,专注聆听。 只见余念笑了,轻声道:“意味着,对错!” “什么?” 主持人愣住了。 不仅是她,其他人同样错愕,以为出现了幻听。余念却没有解释原因,只是站了起来,让大家在电影中寻找答案。 访谈结束了。 众人眨了眨眼睛,也收敛了思绪,准备看电影。三版预告片,把大家的期待值拉满了。 在预告片中,各种惊险刺激的大场面,飞机洗地,大炮轰天,机枪扫射,坦克对撞的情形,让人紧张刺激,充满期待。 好不容易,电影就要上映。 大家兴致勃勃,就等着一睹为快。 熬过了片头的广告,还有上映许可证之后。 大银幕忽然变黑。 众人情不自禁坐正,目不转睛观看,只见在一片黑灯瞎火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稀疏的人影涌动。 冷不防,一抹强烈的光芒浮现,轰炸声响起。只见一群人,手臂扎着白布条,冲向了城门、碉堡。 枪声大作,硝烟四起。 一枚枚炸弹,甩到了半空中,炸起了火焰、气流。 血肉横飞,肢骸崩断。 开篇,就是十分残酷的战争场面,把不少人吓了一跳。 不过更多的人,却是看得专注。说明余念“先声夺人”的策略,明显是奏效了。 一些影评人,在本子上记了一笔。 电影剧情,故事内容的走向是什么,他们不好揣摩。 但是料想,余念拍战争大片,讲的还是立国时期,南征北战的那段历史,大势肯定不会变,最多调整一些细节。这是大框架,不按着拍,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肯定过不了审核。 所以影评人对剧情,没抱有什么期待。 他们最关注的,还是战争场面的画面、镜头调度,还有群众演员的配合,这些才是最考验导演能力的细节。 在影评人看来,新生代导演中。 要论拍大场面,余念的实力是最强的。其次的,汤源、莫怀宣、凌千文之类的,加起来都不够他吊打。 毕竟千军万马,单纯的去看,肯定觉得气势恢宏。但是怎么拍得好看,怎么在镜头中、屏幕上,呈现出视觉冲击力。 这才是一个导演能力的综合体现。 毫无疑问,余念做到了。 战争的场景,其实很混乱的,可以拍的镜头太多了。怎么取舍,怎么渲染,怎么拍摄,才显得惨烈、悲壮。 平庸的导演,只会“傻”拍。 就好像擂台比武,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 拍出来的战争的场面,就是攻守的双方,互相开枪,砰砰嘭嘭,一些人身上的血包炸开,人挂掉了…… 聪明的导演,还知道“巧”拍。像是在格斗,知道闪挪腾移,顺便借地势优势,挡一挡。 拍出来的场景,还有可取之处。 冲锋受阻,也知道躲闪,扔一颗手榴弹。有人中枪受伤了,还知道惨叫,在地上流血挣扎…… 不过厉害的导演,拍出来的镜头,却格外的“写实”。 一颗颗子弹的痕迹,一枚枚炮弹的轨迹,在银幕上十分的清晰。让观众清楚的看到,子弹钻进人的身躯、头颅中,带起了一抹妖艳绚烂的血花。 还可以看到,炮弹炸开的火焰,犹如火海炼狱,把一大片人群囊括在其中…… 建筑崩塌,碎石翻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