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不过,凡事不能光看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也要考虑。 佛教之所以从西边来,能在中土生根发芽,那是有很多客观原因的。佛教里面的很多思想,比如说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等,对统治者们来说很有利。 而且寺庙还是一个提高识字率的地方,虽然这并非那些和尚们的本意。 有鉴于此,杨坚认为可以像宇文邕想的那样,拿棍子狠狠的敲打这些和尚,却不能完全打死了! 一旦打死,民间迟早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呼声,甚至于一些人会觉得:这辈子总是完蛋了的,我过不好别人也别想过好,人死鸟朝天! 万一遭遇灾年,关中大乱是必然! 你想高洋都知道亲自建立皇家寺院,难道他是傻子么?他当然是有好处才这么做的啊! “爱卿不必多言。禁佛,朕就是要做到底!只要这百万僧侣还俗,朕还会怕高洋么!待朕安顿好这个月的府兵宿卫之后,就会下令继续清查长安的寺庙!” 说这话的时候,宇文邕脖子上青筋暴起,怒不可遏! 其实他还少说了。 据史料记载,此时北周境内佛寺3万多所,僧尼数量两百万,而北齐更可怕,僧尼数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三百万人,占到人口数量的10%都不止! 僧尼可以免除徭役、兵役,但却需要其他人供养。按宇文邕的话说,这些就是社会的蛀虫。 这些僧尼自己没有产出,纯粹只在消耗社会财富。 为了稳固地获得供养,寺院就要占有大量农田和房产,甚至绝大多数都还在放高利贷,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更何况,出家人都是成年人,自己在寺院享福,那么孩子、父母谁来养? 一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天经地义地不劳而获,势必大大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由于佛教还要戒色,几百万人出家还会严重影响人口增长。 在那个年代,人口是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难怪一说到僧尼,宇文邕的脾气就会上来。因为如果禁佛了,他就能腾出一只手来跟高洋掰手腕了。至于现在,他还是个弟弟。 “朕困了,爱卿退下吧。”宇文邕毫不客气的说道。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