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行医家当-《我签到在莲花楼》


    第(2/3)页

    除了串铃,葫芦也与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

    用葫芦保存药物比其他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便于携带,且葫芦有很强的密封性,潮气不易进入,可以保持药物的干燥。

    因此葫芦药瓶就逐渐成为大夫走街串巷看病时的必带品,民间常说的“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是源于此。

    铃医行医工具中除了葫芦、串铃、招幌等明显的标志,还有一种便携的医药箱,这也是行医者常用的工具之一。

    医药箱多为木质,箱体上部均有提手,提手造型各异,这方便了医者在行医途中携带。

    药箱正面木板上多饰有各式纹饰,正面木板下部通过榫卯与箱体连接,上部多有铜活,方便行医工具的安全存放。

    药箱从正面由上至下可完全打开,打开后,箱体内部多分有隔层,方便行医工具、药品的有序存放和拿取。

    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法,切诊包括切脉和触诊,而切诊用到的重要工具是脉枕。

    脉枕在发明之初主要为陶制、瓷制的,后来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出现了布制、竹编的脉枕。

    脉枕一般体积较小,做工精巧。(关于中医的行头工具都是来源于网络消息!)

    其实这些个家当可能除了串铃的话,其他的行头,李莲花都能自己手工制作的。

    不过,逍遥医经里也很有很多的外科治疗手法,特别是让李莲花叹为观止的活人换眼之术。

    中医外科手法也要用到为数众多的工具,如刀、针、艾柱、瓷片、神灯、药筒等,而其中刀、针就有数种不同的式样。

    想到这里,李莲花一愣,各种刀具什么的,这些倒也不必现在就准备好。

    毕竟他估摸着他现在走出去摆摊行医的话,大家一看他太过于年轻的脸,最后差不多也就和徐大夫一样的待遇。

    最多一些大娘大爷们的小病小痛,或者小儿急症什么的,能被就近找上门外,也没几个病人的。

    要不要一个易个容什么的?

    随即,李莲花就放弃了这样想法,易容个老大夫形象出去行医什么的,怎么让他有一种自己在行骗的感觉呢!

    虽然他现在是带着人皮面具,可是年岁是与他本人相当的,只能说为了防止偶遇仇家什么的,做一个以防万一而已。

    不过铃医在乡村山镇中行医,还能继续做下去的主要在于,他们常常掌握几种民间疗法和秘方,此外可能还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对于一些常见的病症有奇效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