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你给我拦着不让走,那没办法,就写几千字吧! 这就是道德经和诸子百家其它著作很不同的地方。 《论语》《墨子》,那是许多弟子撸起牙关,咬紧袖子肝出来的修订本。 而《道德经》,是老子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写出来的。 所以这部鸿篇巨制只是老子思想的一个草稿,他不是在传教,站在服务读者的角度斟酌用词、整理结构。 而是直接把思想体系和盘托出,让聪明人自己去悟。 懂了就好,不懂也别杠,杠了就是你对,毕竟他老人家也不在乎。 所以《道德经》不能像孙子兵法那样,条分缕析的细细解读,或者执着于茴字有几种写法,而是要在整体上捋顺老子的整体逻辑。” 听着张麟娓娓道来、妙趣横生的讲述,李紅再次怀疑起他是否是超忆症患者。 以这家伙的博学程度,不是超忆症也是个穿越者,得切片研究! 下意识腹诽的李紅不知道,她恶趣味的自嘲,竟然就是事情的眞相。 接下来张麟正经起来,讲述了很多关于道德经的见解。 不能说鞭辟入里,却有有令人眼前一亮之处。 尤其他的语言风格很有趣味性,在传播知识方面可比在场两位专家教授厉害多了。 非常硬核的说到最后,张麟话题一转说道:“不过老子的理论也有问题。 那就是条件太过苛刻。 他的一切理论,都以圣人治理为前提。 圣人,就是懂得道的人。 但这样的人何其稀缺! 一个圣人终归只能治理一小撮人,所以老子提倡小国寡民。 可华夏人多,人多必定分级管理。 而每一级管理层都需要领导者是这样的圣人,才能在大国中实现无为而治。 这个要求太苛刻了! 老子没有关心这个,他在前面飞,时代在后面追,追不上是时代太落后,他也没兴趣鞭策时代。” 听到这句话,聚餐的邹蕴她们俱皆笑了起来。 竟然和张麟的观点不谋而合,甚至连话语都一模一样,瞬间有种知己之感呢! 直播画面里,张麟不停说道:“孔子看到了这点,于是将道的标准放低,成为礼,希望这个补丁版本能等一等时代。 但他还是太理想了! 于是诸子百家继续将礼的标准放低。 但墨子的爱早早夭折,孟子的义被噪声淹没,最后只有彻底悲观的法家。 唯一有效的“法”,勉强算是交上了一份能用的答卷。 但自秦二世而亡以来,从来没有让人满意,直到今天仍然在饱受骂名。 然而时代的大江大河川流不息,裹挟着诸子的智慧泥沙俱下。 人们在这激流当中,勉强用儒家撑起片破帆,用法家编了张木筏,在大风中跋涉险滩,倒也不失为一种落魄的豪迈。 随他去吧,道法自然。 这是那位老者出关前的最后一句话。 牛铃渐远,他的背影隐没于智慧的原野,只留下文明的戈壁与岁月的风沙。” 熟悉的满分作文袭来,在场诸人只能鼓掌祝之,网友们则举起双手双脚称赞连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