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次摇了摇头,看着直播间弹幕说道:“刘备闭上眼睛,思绪飘到这几十年里的种种片断中去。 我,要做一个好人。 他年轻时,可不是这么想的。 那时刘备的理想是:“将来我要坐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皇上专用的,这个志向既反动又远大。 不过刘备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钜万的身家。 曹操、袁绍这些富二代官二代到处当游侠飙车时,他只能靠织草席、编草鞋为生。 在那个情怀还不能换钱的时代,别说建功立业,连书都读不起。 这时候第一位好人出现了。 刘备有个同宗的叔父,叫刘元起,替他交了学费,与自己儿子同等待遇。 这个善举,让刘备结识了卢植、公孙瓒等一批名士,终于摸到一丝击破职场天花板的可能。 说不定就是这一次契机,让刘备意识到: 我别的硬件条件竞争不过别人,但我可以试着做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的标识,是去做善事。 无论善事有多小,总会慢慢影响到其他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刘备的发展规划。 他的原则很简单,三个字:“善下人”。 具体怎么善下人,史书没提,可能是事儿太小了,但效果斐然,在各界赢得广泛好评。 大家都喜欢跟刘备结交,在家乡声名鹊起,广为人知,甚至还成功从中山豪商那里拉到了第一笔风投启动资金,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然后刘备就像现在的热血青年们一样,开始创业了。 创业期间,刘备对自己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若要把事业做大,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个原则。 他被认命为平原县令那段时间,在城里溜达,一屁股就坐到百姓的破席子上,跟他们乐呵呵地聊天,一点不嫌弃; 跟那些百姓在一个饭盒里抓饭吃,根本不挑拣。 我猜如果那个时代有广场舞的话,刘备也不会介意去跳上一段小苹果。 哪怕他有多不喜欢。” 哈哈哈~~~ 这段话挺逗的,不管杨蜜还是张昭忠都笑了起来。 弹幕更是刷满了【大笑】表情包,一个个代入感都非常足。 笑了笑,张麟说道:“这都是小事,小到不值一提。 但这些不值一提的举动,却救了他一命。 当时同郡有一个人叫刘平,听名字说不定和汉室也有点瓜葛。 这个人特别厌恶刘备,觉得他特别不顺眼。 于是刘平找了一个黑客……哦,不对,是刺客,说我给你钱,你把刘玄德那个王八蛋的账号给黑了。 刺客一听说目标是刘备,立刻大惊。 刘备? 那可是个大好人呐,平原城里谁不知道? 这样一位善长仁翁,怎么舍得下手? 于是他主动跑到刘备那去,往他手里塞了一张好人卡,羞涩地低头跑掉了。 史书写到这,感慨了一句:其得人心如此。”(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