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硬核的装备硬核的团队-《娱乐:从主持人大赛制霸内娱》


    第(3/3)页

    于是,两位科学家各自占据一方黑板,开始几个小时的计算。”

    联想到那诙谐有趣又硬核十足的画面,张麟好笑道:“你呢?你没劝劝?”

    “我劝啥我,这是大道之争,我等凡人岂能参与其中。”

    摊摊手,搞笑一下的郭梵自嘲道:“当时我和导演组坐在底下完全懵圈了,开始怀疑人生了都!

    不过最后他们提供了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点,包括全片最后高能部分的科学依据,刚好是他们最近在研究的一个课题。”

    张麟微笑颔首,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郭梵点头,没详细说高能部分,岔开话题道:“聊完之后,我说我们这个项目要先签保密协议,这个属于涉密范畴。

    然后人家说,我跟你聊这些,你也要签保密协议。

    然后,我签署了这么厚一沓保密协议。”

    说着,比划了一个一寸厚的尺度。

    目睹这一幕,网友只觉得硬核。

    而直播看到这里,网友们的态度还是有所改观的。

    从开始到现在,张麟力推的这部《流浪地球》,导演组做事真的非常严谨,一切都要有科学依据、不会被证伪才拍摄。

    这份严谨的态度,加上央視和中科院背书,起码可以保证不会出现机器侠那样的脑残剧情!

    只要能达到6分,,那就是华夏科幻电影的伟大进步。

    接下来,郭梵带领张麟和收看直播的三百多万网友,参观了占据几面墙壁、十几张大型黑板的三千多张概念图、八千多张分镜头稿。

    图纸大多数网友肯定是看不懂的。

    但就这图纸量,委实让他们震撼到鸡儿都立了起来。

    而当部分网友截图一闪而过的概念图,拿去找相关领域的大神求教,得知剧组设计的都非常严谨、逻辑自洽,不是随便打印的文件,佩服的情绪更是油然而生。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直播途中,郭梵说他在开拍前,带领团队把影片中几乎所有的道具全都详细的设计了一遍。

    而且不止一稿,很多东西甚至设计了十几稿。

    小到螺丝钉,大到宇宙飞船,都细细打磨。

    张麟‘惊呆了’,不可思议道:“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相当于,你们已经用图画的模式把电影做了一遍吧!”

    点了点头,郭梵微笑道:“是啊,正是有了这些世界观的设定,才能使得影片更为饱满,才能让我们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还有,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是主线剧情,剧情下面隐藏的无数细节,就要仰仗这详细的世界观设定。”

    顿了顿,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流浪地球》是取材于刘慈星的原著。

    而原著仅有两三万字,并没有如此详细的设定。

    所以,你基本上要构建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是不能被证伪且自洽的。”

    说着,两人走到了行星发动机的图纸墙前。

    看着琳琅满目的图纸,张麟赞叹道:“要把叙事这么恢弘的原著呈现出来,想来这次也是国产电影中最完整的太空科幻美术构思与执行。

    意味着你们前期概念设计的工作量以及压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涉及到需要呈现的场景又非常之多。

    同时又要区别于以往常见的科幻元素。

    您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