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电磁加速轨道,在太空之中用途远比地面广泛。 地球表面受到地心引力影响非常严重。 即使是材料学发展到极限,也很难建设出数十公里高的电磁加速轨道。 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很难扛得住引力的重担。 实际上,也早就有人提出在地面建设电磁发射轨道。 用来减少传统化学燃料火箭的发射成本。 设想之中,将会向地下挖掘数十公里。 建成一个超长的电磁加速发射筒。 配合功率强大的核反应堆和超导体,能够制造出强大无比的磁场。 同时在发射筒内产生轴向推进力。 漫长的加速过程,能够让发射物体达到30倍音速以上。 远远超过脱离地心引力的第一宇宙速度。 设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电磁加速发射筒的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 最难的就是向地下挖掘数十公里,并且保持笔直。 在地下建设电磁加速发射筒,还不如直接建设一座太空电梯来得方便。 而在太空之中,制约电磁加速发射筒的条件都不复存在。 没有地心引力的约束,电磁加速发射筒的长度甚至能够达到天文数字级别。 在未来,跨恒星系的殖民活动。 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项技术。 一个长度能够达到光分级别的电磁加速筒,可以将中心的飞船速度提升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飞行到最近的比邻星系,仅仅需要四十年时间。 可惜张星扬重生的时间太早。 他重生的时候,前往比邻星系的飞船刚刚出发。 如果他再多活八十年时间,甚至能够看到从比邻星系回来的人类。 哪怕他再多待四十多年时间,都有希望能够收到从比邻星系发回来的无线电信息。 “我们未来想要在月球、火星上建立科研基地,不可能每次都采用化学燃料推进飞船。” 化学燃料推进飞船,作为人类应用最为成熟的航天方式。 技术更加成熟。 但是它也有弊端,那就是成本实在是过于高昂。 如果想要将一公斤物质运送到高度在300-400公里之间的空间站轨道,需要花费一万元左右。 将同样重量的物质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高度,也就是星港所在的高度,需要花费三万元左右。 而将同样重量的物质运送到月球上,需要花费十万元左右。 至于运送到火星,成本还要继续翻上数倍。 更别提距离更加遥远的外太阳系行星,诸如木星、土星等等。 相比较之下,电磁加速轨道无论是从技术性方面,还是经济性方面考虑。 都是更加优异的选择。 “我们的登月火箭,不是已经确定了吗?” 耿博略带疑惑说道。 如果仅仅是为了登月,完全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在星港上再增添一个庞大的电磁加速轨道,不仅仅会严重打乱建设进度。 而且短时间内,并没有任何好处。 登月的时间,实际上已经确定。 将会在一年半之后,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 各方面的准备都已经很充足,就连降落地点都选了三处。 登月航天员的训练,也已经进行到了最后关头。 张星扬摇了摇头,“电磁加速轨道实际上是为后续的月面基地准备。” “初期的登月,还用不上这东西。” 前几次的登月活动,实际上都是探索性质。 就好像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和后续登上空间站的差别一样。 前几次登月,更多是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检验。 “后期我们开启月面基地建设之后,大批量的物资运输,都将会通过电磁加速轨道来进行运输。” 耿博闻言点了点头。 这样来说,就比较合理了。 月面基地建设,最少也要有数百上千吨的各项物资。 即使一般的岩土类建设材料,能够在月面上就地取材。 但是像氧气,钢铁,各种设备,都必须要从地球上进行运输。 到时候光是运输费用,就要远超过这些材料、设备的造价。 电磁加速轨道,能够有效降低这些物资的运输成本。 “就算是这样,咱们的星港里边,现在也没有空间安置这样大小的电磁加速轨道吧?” 耿博随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