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报告总指挥!” “天工一号无人工程飞船,已完成最后校验工作,随时可以发射。” 面容严肃的工程师,向张星扬汇报导。 发射中心的大多数人,都是一脸平静从容。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一次平常的火箭发射任务。 自从进入新千年之后,每年的发射任务与日俱增。 有时候一个月的发射任务次数,就能够超过上世纪一整年的发射次数。 甚至载人飞船每隔几个月都要发射上一次。 无人载货飞船更是几乎一个月就有一趟。 早已今非昔比。 高达数千次的成功,给了大家从容面对的底气。 “你们做的很好,辛苦了。” 张星扬和颜悦色地说道,随后看了下手表。 “距离发射还有一段时间,你们先待命吧。” 虽然近千次发射从没出现任何问题,但是航天任务从来没有松懈一说。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站在一旁的耿博,相比起其他人的从容。 要紧张很多,手心不停出汗。 “星扬哥,我们的无人工程船会有问题吗?” 实在是心里没底的耿博,忍不住向张星扬问道。 无人工程船的总体设计,来源于张星扬提供的草图。 细节方面则是由耿博带领的团队补充完毕。 可以说,耿博才是天工飞船实际上的总负责人。 “有些小问题,但是无伤大雅。” 张星扬回了他一句在这之前就说过一遍的台词。 天工号无人工程飞船,将会是第一艘专业的太空建设飞船。 在它发射之后,星港的核心部件-龙骨也会陆续发射升天。 由无人飞船完成龙骨的组装配对工作。 “天工号工程船,未来是要有人驾驶的,这些问题都是为了日后做准备。” 如果单纯从无人飞船角度来看天工号。 那么将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设计。 飞船有很多冗余的空间。 然而这些空间都是为了日后的航天员入住做准备。 无人飞船甚至还搭载了完善的生命循环系统。 能够提供最少十五天生活所必须的水、氧气等必要资源。 “无人飞船只是为了过渡罢了。” 张星扬看着显示屏上红彤彤的倒计时,冷静地说道。 如今的无人建造技术,并不完善。 尤其是星港的设计方案非常复杂。 仅仅是长度在十米以上的大型构件,就有超过五百件。 尺寸在一米以下的小型构件,粗略估计都在万件以上。 除此之外,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配合也很复杂。 完全依靠自动机械臂,是不可取的。 即使是远程操控也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距离。 星港驻扎的区域,是地球同步轨道。 高度为36000公里。 无线电信号的延迟,超过了0.1秒。 对于运转速度和地球自转相同的星港来说,几乎是难以忍受。 这0.1秒的时候,星港的位置就能够出现很大偏差。 无人飞船组装龙骨这样的大型构件,偏差还在忍受范围之内。 对精确度达到毫米级的小型构件来说,就很难忍受了。 “发射!” 倒计时结束,一声令下,火箭腾空而去。 从外观来看,这枚火箭并无特别之处。 甚至并不是刚刚推出的超重型火箭。 只是一枚普普通通的长三乙火箭。 就这样带着星港建设的第一批设备登上太空。 火箭发射非常顺利,没有出现耿博噩梦之中发射失败的场景。 其实如果发射长三乙都会失败,那么航天系统毫无疑问会迎来一场大地震。 一艘外形和货运飞船没有太多差别的工程飞船,安稳地飞行在太空之中。 “机械臂正在展开,预计耗时三分钟。” 工程飞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拥有多条精度各不相同的机械手臂。 能够执行不同的精细化任务。 同时这些机械臂上都安装有全景相机,和分门别类的测量设备。 想要安装精度达标,除去机械臂本身的精度。 测量精度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幅幅全景相机画面,开始出现在大屏幕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