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虽然核心动力系统我们现在还解决不了。” 张星扬抽出两张A4纸,和耿博讨论起来。 “但是大型太空平台的架构设计,已经可以开始了。” 耿博:“大型太空平台要有什么样的功能?” 在这之前,国内进行过最大、最复杂的太空人造物设计,就是现在还在运转的天宫一号核心舱。 他的设计也主要参考了大毛曾经在空间站之上的设计。 而张星扬所说的大型太空平台,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对象。 设计难度上升了不止一倍。 几乎是指数级别上升。 “你觉得大型太空平台应该要有哪些功能?” 张星扬反问道。 思考了一小会儿之后,耿博开口道: “首先要有不同的空间划分,例如生活区、科研区、制造区这样的区划。” “不同区划,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些最好是模块化的,可以比较容易进行更改。” 张星扬摇了摇头:“模块化设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在地面上模块化设计有不少的好处,但是太空之中这些好处都没有用武之地。” “一体化设计,比模块化设计要更好,成本要更低、结构要更加稳定。” 张星扬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专业区划的划分,确实有可取之处。” “但是有些必要的东西,每个功能区都还是要有的。” “就比如说,维持人体生存必须的空气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 这些其实在过去的空间站设计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如今只不过是将他们稍微整合了一下罢了。 耿博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平台的结构,还是要采用目前的舱段式结构吗?” “还是说我们要开发出全新的结构?” 张星扬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 “你觉得目前的结构设计,上限能够支撑多少人生活在空间站之内?” 耿博陷入了沉默之中。 即使是在这个航天科技已经比较发达的时代。 能够登上太空的,依然是人类之中的少数精英。 全部进入太空的人加起来,还不到三百人。 占全人类的比例,甚至都不到百万分之一。 实际比例,大概是两千万分之一。 有史以来,设计人员容量最大的空间站,也不过能够同时容纳十二个人。 而且这还是短期容纳。 如果是长期成员,最多只能容纳六个人。 “设计上限,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大概是不到二十个人。” 耿博有些艰难地开口道。 这已经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大数值。 超过二十个人,空间站的空气过滤系统就会失衡。 无法制造出供这么多人使用的氧气,那么等待飞船之内众人的,就只有窒息死亡这一条道路。 “我们的核动力星港会有多少人在其中工作生活?” 在之前的PPT演示阶段,张星扬就曾经给大家画过这方面的大饼。 耿博感觉到自己的喉咙有些干涩,咽了一下口水之后说道: “初期规划乘员150人,中期规划乘员580人,最终建设目标3600人。” 如果按照张星扬的最终建设目标来看,这简直是要在太空之中建设一座城市。 虽然3600人连一些正常城镇都比不上。 但是考虑到它所处的位置。 一旦建成,那么它将会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奇特的一座城市。 太空城市! 仅仅是这个名头,就能够秒杀地球上的一众超级大都会。 不过从人数,也能够看出这样的太空星港建设难度。 三千多人每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物资,就能够让人崩溃。 成年人每人每天,最少需要两公斤的各类食品,才能够维持自身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在太空之中,比之大航海时代的船上条件还要恶劣。 除了必要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摄入之外,还需要不少的水果,用来补充各种类型的维生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