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二章 鸡皮疙瘩-《继室难为》

    皇帝冷眼看着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道:“听听,你们说的这都是什么话?倭寇杀人是因为开了海禁么?朕还是第一次听说,难道自太祖太宗年间,就没有倭寇闹事了,嗯?”

    勤政殿中一片静默,谁都知道自前朝以来,倭寇之患就不绝了。前朝思宗在位期间,好大喜功,讲究万国来朝,所以海贸极为兴盛。但到本朝高祖建国到今上登基之后,海上贸易时禁时开,变幻不定。初朝时四海不平,附近的边陲小国趁火打劫,因而高祖立国之初,就实行全面禁海,至后来太祖海禁初开,只太祖末年海盗猖獗,而且和倭寇勾结在一起,在沿海边界形成倭寇之患,因而太第二百八二章鸡皮疙瘩祖接受臣下建议,厉行海禁,断绝海上交通,禁止所有的对外贸易。到今上登基之时,海禁是开开禁禁,今上认为‘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再次提出开海禁,只朝中一干目光短浅的老臣们认为‘海禁不可轻开’、‘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以防范’,又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因而只开了福建、广东两省的海禁。

    皇上以海氛廓清欲大开海禁,但遭到了朝中过半数的大臣反对,其中最为激烈的就是以傅阁老为首的官吏,以及建朝时所分封的侯门世家。都城的侯门世家是怕海禁一开,南边出身的官吏和商贾势必相连,威胁到只在都城立足扎根的侯门世家,还有一些世家豪门自持身份。不喜商贾,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冲击。

    然倭寇之患自前朝以来就悬而未决,当年中宗年间曾荡平四周海盗,剿灭倭寇。靠海的城市已有十余年不曾经过倭寇之患,然而沿海传来的消息,福建、浙江两地沿海遭到了倭寇的袭击。海船遭受袭击,百第二百八二章鸡皮疙瘩姓损失惨重不说,甚至许多的百姓被杀被劫!因而一时间,朝中又有许多关于禁海的论调出来。本来朝中老臣反对开海禁,这回儿更让他们找到了好的借口,而且高门世家因隐约觉察到皇上近来的强势,膨胀的权势让他们有些忘了皇权不允许被觊觎。更何况皇上并非优柔寡断,有着坚毅果敢的性子。

    “宋国公,你刚才不是说,聚众会饮牵扯到你的事儿,是中伤么?看看这个。你还有什么可反驳的?”皇帝冷冷摔下一封奏折,一边的御笔太监将那奏折递到御阶之下的宋国公。

    宋国公战战兢兢地接过奏折,看过后冷汗直流。虽然是字蒙求》、《增广贤文》读的差不多了,即使是现在还要砍出半天时间来练武。安宁已将给他挑选的炼体的功法给他,平时都有带他修炼,不过就连蒋家武学师傅都赞叹福久武学天赋过人。不过看起来他对什么都感兴趣,所以安宁就还让他继续和蒋澈一块儿练武,她也和大老爷提过,这边儿怎么不吭不响的就把先生给找好了?

    张致远浅笑道:“我曾经和你提过,你就没往心里去。我知道你的意思,这并不耽搁。我给福久找的先生是致仕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曾经是我的座师,学问自然好,而且在士林中备受推崇,不是那酸腐文人。我原本就有此意思,还去探了先生的口风,他说要先见见福久再说。”

    “你思量好是好,不过还得看福久的意愿,要不让福久去书院读书吧。我看他平时除了蒋澈也没什么玩伴,以前给他找来佃户家的孩子陪他玩,他都不乐意。去书院读书,多接触接触同龄的朋友,孩子有出息是一码,但总得有个快乐充实的童年吧。”当初景曜和景佑要被送到广安寺读书时安宁都没那么纠结过。

    张致远捏捏安宁的手,笑道:“你说的也是,不如等福久回来,先问问他吧。”他们俩还真算得上开明的父母了,到底是对福久多一层担忧和疼爱。还因为这事儿安宁说要去田庄的事也往后挪了挪,还是张致远先考察了下书院,就看不上人家,还有那些萝卜头儿子也不喜欢,最后还是领着福久上了致仕的翰林院掌院学士的门,收了做学生。张致远说这人不迂腐倒还真不假,允许福久只上午来学习,下午跟往常一般到蒋家去。福久就开始了吃过早饭到文先生家去学习,午饭前回来,后来渐渐就发展成直接在老师家吃过饭,直接去蒋家,等晚饭前就回到自家来,这样闹的安宁一整天都只有早饭和晚饭才能见到小儿子,有点郁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