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三章 都城变故-《继室难为》


    第(2/3)页

    张瑶这厢也微红了脸颊,愈发衬得她俊美娇俏的面庞如玉温润。

    范青逸同张致远上了同一辆马车,张致远道:“还未当面恭贺你荣升呢。”范青逸是张致远的同年,又是好友,就是张致远外放扬州多年,两人也未曾疏远,也有书信往来。他原任是大理寺少卿,后因顶头上司大理寺卿许大人告老还乡,从而升任为大理寺卿。顶替他位子便是张文轩。而安宁去年上京来的时候,因是张致远好友的缘故,过门拜访,他的夫人王氏为人干脆爽利,两下结识。分外投机,又因为往年来往不曾断,交情还在,两人倒是处的极好的。而且这位大理寺卿夫人在都城贵妇群里颇具声望,安宁日后在都城少不得有她引荐正式踏入贵妇贵女的相交圈子的。

    范青逸嘴角翘起,有些志得意满。“好说好说,说来我够朋友吧,今日特意告假来接你。”

    张致远笑了笑,道:“自然,今日里我请你喝酒就是了,上好的竹叶青。”范青逸就爱这一口,当下极为高兴,就和张致远说起了这几年京中的变故来。

    张致远虽不在都城,却不曾和京中好友断了联系,都城一些大变故都是清楚的。范青逸说起本有很大可能入阁的柳老大人被去官一事,道:“柳老大人此次不过是被波及了,再者因为之前一些事柳老大人也萌生了退意,也算是急流勇退了。”又道:“自奚家获罪抄斩后,傅家一家独大,圣上为了制衡,便提拔了一些新臣。然而朝中老臣和新臣不对盘,老臣自然是以傅阁老为首,傅家是皇后娘家,傅阁老更是国丈,睿王爷外公,一门两皇后。之前圣上欲开两江海禁,就是以傅阁老为首的老臣们反对,此事搁浅下来。”

    “傅家一门两皇后,睿王爷为元后嫡子,如今已经成年,自那位贬为庶民后,作为嫡子他这些年都不曾让圣上立他为太子,可见今上并不是对他完全满意的。而他却不自知,处处以太子自居!你在江南盐政上绊倒了盘踞江南已久以贺家为首的世家,就相当是断了他的左膀右臂,而睿亲王近几年是着急了,如今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也全是一个个阿谀奉承、引得睿亲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图谋不轨之徒。今上最不能忍的却恰恰是结党营私,顾念父子亲情,顾虑着国本,一忍再忍,偏睿王爷无所察,依旧我行我素,将很有可能入阁的柳老大人挤走,好让他那边的人再更近一步。若这里面没有那位傅阁老在后面推波助澜的功劳,打死我都不信的!”

    范青逸接着说道:“而傅阁老却想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力挺睿王爷的同时,八皇子那边儿却也没落后呢。他在朝中一直拱动那些酸腐老臣,说什么嫡庶,偏没有指明这个嫡是已经成年封爵的睿王爷还是尚未入上书房读书的八皇子!”

    张致远冷笑,道:“岂不知盛极必衰的道理!傅阁老老糊涂了,最后说不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很有可能竹笼打水――一场空。”范青逸有些诧异的瞟他,张致远很淡定岔开话题道:“诚郡王这救驾之功究竟是怎么回事?”

    范青逸嗤笑,道:“还不就那么回事呗。”说完也觉得自己语气不对,摸了摸下巴,忙掩饰地开口道:“诚郡王这人不大对,你当初管理江南盐务,牵扯出来的各派系官员中可有诚郡王门下的?水至清则无鱼,我倒是不信了诚郡王就没有一点那心思?而且诚郡王的母妃贵为贵妃,分位虽高却并不受宠,生下诚郡王后不久便香消玉损,今上也很不在意这个三子。再看如今不仅得封郡王爵,正妃出身尊贵,就连这次赐婚的侧妃家世也显赫。若是我说他要么是一心至纯,无心大位;要么就是擅于隐忍的,我可是更倾向于后者。”

    张致远自然懂范青逸的意思,若是后者的话,这个诚郡王对自己可够狠的。“你觉得淳郡王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