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柳竹秋》


    第(3/3)页

    关于流民的惨状庆德帝从小到老听过无数版本,早已麻木,只认定这是威胁国家安定的毒瘤,哪怕血流成河也要坚决割除。

    因温霄寒触了霉头,本欲斥责,忽听他说到“国家失财”四字,不禁提起注意,问他:“何谓失财?”

    柳竹秋躬身奏告:“古代荆襄本是富庶之地,昔年刘备因得荆州而立,由此入主西蜀得与曹魏、东吴三分天下。唐时的著名诗人如李白、白居易等都曾作诗赞叹当地的繁华盛景。后经数代战乱才沦为不毛之地,但这数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开垦,许多荒地都变成了沃野良田,另外还有广袤的林地和矿产资源,都是可汲取的财源。倘若朝廷能在当地重设州县,准许流民随处附籍,让他们成为编户纳粮当差。不仅能不费一兵一卒平息暴、乱,还可为朝廷增加大量赋税。草民听说单是这次出兵镇乱已花去百万军饷,而收编流民每年的创收岂止百万,这一来一去就是双倍的损失呀。”

    任何道理都不及利益能打动人心,尤其是视天下财富为私人产业的皇帝。

    庆德帝细算这笔帐确实肉痛,认真询问:“以前也有人提过这类办法,但都没有具体措施,晴云心中可有成算?”

    柳竹秋说:“草民认为可沿用东晋时期侨置郡县的办法,让靠近各县的流民附籍,在远离各县的流民地区建立州县,编排里甲,放宽徭役,让流民们安稳定居。”

    “要是外地的流民听到消息,向荆襄大规模逃亡,岂不是要引发新的动乱?”

    “朝廷可设置附籍要求,规定在当地耕种三至五年以上的流民才许附籍,附籍之后再开始征税。”

    “若那些近两年才逃亡过去的人不肯返回原籍呢?”

    “新建州县需要大量工匠劳力,可从这些人的家族中抽取人员参与工程营造,其余人准其留下垦荒。待工程完结再令其附籍。”

    这样安排老百姓尙能负荷,朝廷也有利可图,是笔公道买卖。

    庆德帝化嗔为喜,大方褒奖:“晴云能谋善断,真如神医妙手可愈顽疾啊。”

    命人记下柳竹秋所献方略,交部合议。

    这场对话相当于一次铨选,他认为温霄寒完全有为官的资格,问他为何迟迟不参加科举。

    柳竹秋说:“草民生性散漫,不惯拘束,大概还得多等几年才能沉定下来,到时再求功名更稳妥。”

    庆德帝想到他行事刚烈,放荡不羁,是不宜闯荡官场,可放着这棵好苗子不栽培又着实可惜,便采取折中之道,下旨:“你屡次进谏有功,对国事政务也颇有见地。朕今日封你为正七品承事郎,许你上书言事。”

    承事郞是散官,无职权,但可享受同品级正官的俸禄,能向各衙门递奏疏,为国政建言献策。

    柳竹秋喜出望外,连忙叩头谢恩。

    庆德帝笑赐平身,对朱昀曦说:“晴云的官服就由皇儿替他置办吧,许用织金妆花。”

    朝廷对官员官服规制有严格限定,各个品阶对应不同质地的衣料,织金妆花是五品以上才能使用的,皇帝许其破例实属荣宠。

    朱昀曦看了看柳竹秋,对庆德帝说:“此人好简素,官服做得太奢侈她反而不喜欢。”

    庆德帝听了更称心,起身走下御座,伸手握住柳竹秋的手。

    长者携幼者之手代表喜爱,冠以君臣身份更是隆恩浩荡。

    柳竹秋尴尬,朱昀曦也看急了眼,但二人都不敢形之于色。

    庆德帝这举动纯是怜才嘉奖之意,对柳竹秋笑道:“晴云有苏秦之辩才,萧何之能事,云长之忠义,将来定能成为国之砥柱。朕恐怕看不到你秉轴持钧,致身鼎铉4的那天了。望你守正不回,将来竭忠尽力辅佐太子,做一个社稷之臣。”

    这番话俨然旱中甘露令柳竹秋心花盛放,立刻跪拜受命。

    她这里兴高采烈,朱昀曦那边却直犯嘀咕。

    父命圣旨皆不可违,且效力持久,万一柳竹秋今后拿这条来反抗他,他怕是要担上不孝之过了。

    作者有话说:

    1出自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2林钟是六月的别称。

    3出自杜甫《丽人行》

    4秉轴持钧,致身鼎铉:指居于宰相之位。感谢在2022-05-01  09:05:28~2022-05-02  09:42: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西蓝花、cwhy64、藏獒幼崽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霜溪急  28瓶;island  5瓶;兰平、凉白开、皮几几鼓泡泡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