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市场换技术-《崛起之第三帝国》
            
            
            
                
    第(2/3)页
    “福克先生,哦,您真年轻啊!”图波列夫就像见到了心中的偶像一样,连忙上前去握手――这可是安东尼.福克啊!虽然只有30岁,但是在航空界却已经是明星般的人物了。
    然后图波列夫又上前去和容克斯握手,“容克斯先生,这架飞机就是您设计的容克尔f13吧?真是划时代的杰作啊。”
    “过奖了,你们的西科夫斯基才是真正的天才。”容克斯的回答却让人有些尴尬。看来他并不知道西科夫斯基已经不在俄国了。
    “西科夫斯基先生现在不是我们的,而是美国人的了。”副外交人民委员拉科夫斯基倒是足够坦率。“容克斯先生,我们的航空工业因为内战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没有留在俄国是西科夫斯基的损失!”赫斯曼说着话瞥了自己的未来妹夫福克一眼,“因为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只有在国家的扶植和支持下,才能产生出伟大的飞机设计师。西科夫斯基如果留着俄国,他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飞机设计师!但是在美国,他不会有辉煌的前途。”
    赫斯曼说的其实是福克而不是西科夫斯基。
    当威廉.爱德华.波音卖出第一架水上飞机的时候,安东尼.福克已经制造出了“福克灾难”。但是在波音公司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商的时候,福克公司却已经辉煌不再了。
    如果说福克有什么地方比不上波音,恐怕就是波音背后有一个美国。
    不过在这个时空,在赫斯曼的干预下,安东尼.福克的飞机公司还背靠着德国这棵大树,又有机会搭上苏联的顺风车。未来必然有辉煌的前途!
    ……
    到达苏俄的第一个晚上,赫斯曼等人就安排住在了金碧辉煌的叶卡捷琳宫。还在一间昏暗而豪华的餐厅里备下了丰盛的晚宴――虽然苏俄国内的饥荒一天比一天严重,但是这并不妨碍苏俄人民的好客。同样,饥荒也不会影响苏俄对航空工业的投资。
    “路德维希,我给你泄点密。”柯伦泰品着香槟酒,笑着对赫斯曼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正在编制十年计划,航空工业将会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十年计划?赫斯曼没有听说过,他知道苏联有五年计划什么的――不过柯伦泰并没有欺骗赫斯曼,苏俄的确在编制十年计划,准备从军事**直接往**过渡。具体的路子就是牺牲农业、轻工业,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后来斯大林时代的两个五年计划差不多。不过20年代初的苏俄刚刚经历内战,实在是满目疮痍,农村更是连着经历******,根本没有力量支持如后来两个五年计划那样对重工业的投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