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召唤。 可文学上的事,总是共通的。 白安发现,比起徐志摩的诗,他更喜欢郁达夫的散文,都有伤春悲秋,后者却怀着一股豪放的惨烈。 有一股北风萧瑟的尘土气,真正承载着那个时代的重量。 此番,白安顺手仿写的却是徐志摩最为有名的《再别康桥》。 当年初中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下干过这事儿,现今再提笔,确实有一股怀旧的趣味。 他笑了一笑,从当初的抓耳挠腮到如今的习以为常,也是世事变幻。 却不知道,如今的网络上,已经因为他诗集发布消息的那条微博,炸了锅。 这件事并没有受到多少褒奖和期待。 大多数人,这次都是在骂的。 倒没有人为难白安,他的微博下仍然是一片纯净的鼓励和赞扬,真正有麻烦的,却是青雨文化。 无人会怀疑年纪尚小、且正在重病之中的白安会是这件事的发起者,诗集没有发布之前,乃至这个时候,大家反而都对他的才情表示赞扬,对人生惋惜安慰。 毕竟微博上的那首诗的质量,大伙是有目共睹的。 不少人看了,都会叹一句虎父无犬子。 这些网民所愤满的,大该是青雨代理人在这个时候有如圈钱的发布行为。 在一个十四岁的孩子面临多重打击的时候,发布他病痛中写下的作品,无论怎么看,都带了种类似于发“死人财”的险恶。 PS:今日加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