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改革-《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第(3/3)页

    而池非一开始故意说完全不考四书五经的内容,也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做法。

    目的是让那些文官以后不会因为考卷中四书五经的题目太少而抗议不休,先把路堵死再说。

    其实池非参考的正是他那个时代的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

    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才有资格去考,因此池非就把这个学历要求改为举人及以上功名的读书人,又或者是有五年以上实际经验的基层吏员。

    这样一来,既放宽了门槛,也有利于大部分基层吏员的晋升。

    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池非跟岳父宁志远一样,更加看重那些有实际治理经验的基层吏员,而不是那些只会四书五经却对俗务一窍不通的读书人。

    这样的人不仅容易被底下的人所蒙骗和架空,而且会过多地看重自己的前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地方治理上。

    只有那些有丰富经验的基层吏员,才是拥护宁家最为牢靠的民间官方势力,因为除了宁家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外,他们根本没机会当官。

    一直没出声的章文轩老先生听到这里,已经两眼放光,心中大为惊艳。

    池非这建议听上去好像跟他之前提的法子大同小异,但实际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他最早提出的以吏为官这个办法只是一个暂时解决西北文官紧缺的权宜之计,他并没有想就此改革整个官员选拔制度,仍然希望以后依旧以科举考试为正统的选官制度。

    毕竟科举制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是所有读书人都认同的正统选官制,在民间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人文基础,因此同样身为读书人的章文轩根本没想过要打破它。

    然而池非所提的建议却是从根子上开辟了另一条前所未有的官员选拔之路,其影响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换句话说,读书人,不,应该说只要是识字的人,都有机会当官。

    只要他们通过了吏员考试成为了吏员并做满五年,就有机会参加官员考试。

    一旦通过,就能做官。

    这条路远比寒窗十载甚至几十载的科举之路要容易得多。

    章文轩甚至不敢相象,以后是读四书五经的人多,还是想当吏员的人更多。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原本没多少读书人会放在眼里的吏职,将会成为无数人追捧的位置。

    怪不得苏先生要如此郑重其事地防止考试舞弊,因为那就是一条鲤跃龙门的升官之路啊。

    第一条建议就如此精彩,章文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池非接下来要说的第二条建议。

    这种兴奋的想法,他已经很久没试过了。

    宁志远望着在场仍旧为池非的建议而议论纷纷的众人,脸上露出了迷之微笑。

    他想看看,等小女婿提出他的第二条建议时,众人会有何反应。

    记住手机版网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