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朝会进行中-《我是刘病已》


    第(2/3)页

    先前,朝鲜是被发左秹的夷狄之国,朝鲜国民全是夷狄,等于是两只脚走路的禽兽,他们爱怎样,汉室朝臣管不着,也懒得管。

    但如今,王师已定朝鲜全境,朝鲜各族人民也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那么,化夷为夏就势在必行了。

    所以,无数朝臣就开始头疼了。

    移民、派遣官吏乃至于分封诸侯王,这些都是要大把大把的砸钱,而且还要汉室中央源源不断的输血的。

    这意味着,今年汉室朝廷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

    九卿重臣,一个都别想跑,甚至就是下面的层层官吏,也都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全天下人的眼睛可都在盯着呢!

    于是,大家都将眼睛偷偷的看向天子。

    这种军国之事,拿主意和下命令的只能是天子!

    正如洪范所言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感受到群臣的目光,刘询站起身来。

    向前踱了两步,做了下样子,刘询才道“桃候所言,朕以为甚佳,太后与朕已经同意广陵王胥迁为朝鲜王,其下列侯勋臣两千石以上共议之!”

    汉室的政治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即使皇帝再怎么急迫想要推行某个政策,也要装模作样的让列侯勋臣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讨论,商议,得出他想要的答案,再顺势而为。

    有些时候,遇上了全国性的大调整,还要广泛的向天下各郡郡守、郡尉、致仕的故九卿、三公大臣、诸侯王听取意见和建议。

    看上去,这有些像类似贵族民煮或者共和。

    但实际上,不止刘询清楚,天下多数列侯和勋臣也心知肚明。

    这不过是皇帝用来彰显自己的政策是得到了最广泛支持和民心所向的手法。

    而且,这个传统实际上脆弱得很。

    皇帝性子急了,撇开这个传统单干,也不是没有。

    譬如先帝的削藩策,朝野就有着巨大反对声音,甚至申屠嘉都公开站出来反对过于激进的削藩。

    然而,然并卵。

    但这个传统的生命力,却又顽强的很。

    无论统治者怎么践踏它,怎么摧毁它,怎么无视它。

    当总有一天这个统治者或者它的子嗣,为了收拾人心,团结朝野,总会主动把它捡起来。

    历史上孝武皇帝统治的中期,基本上就是一个独裁者了。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意志能改变他的心意,这个传统更是被踩在脚下,践踏到淤泥里!

    但那又怎样?

    到了孝武皇帝晚年,小猪通过一纸罪己诏,自己主动把它捡了起来。

    先皇昭帝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地方士绅和豪强地主甚至能直接参与、议论和修改国家政策,甚至影响意识形态!

    几次盐铁会议,石渠阁辩论,都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即神明,君权无限大的西汉政权,反而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上,最民煮的(表面上)。

    一介布衣地主,就能对着执政的大司农狂喷不已。

    地方上几个穷酸书生,就敢跳出来指责和非议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还他妈成功了!

    这样的情况,哪怕是自吹与士大夫共天下的两宋。也没发生过!

    刘询先前在盐铁政策上,为了快速通过,形成表面的朝野共识,已经利用君权,践踏了一次这个传统。

    要是再这么玩,那吃相就未免太难看了。

    所以,无论如何,刘询都要做下样子给天下看朕非独*夫,非以一人而凌天下人也!

    这也是刘询将移民政策的讨论安排在盐铁政策之后的原因。

    一个简单的心理手段而已。

    现在看来,这个策略还不错。最起码,成功的让移民政策直接跳过了扯皮与嘴炮的阶段,进入了实际操作的阶段。

    要是先提移民政策,姑且不谈之后的盐铁令拿出来,这些家伙因为在移民政策上有了‘民煮’的错觉,而肆意妄为,挑战君权,单单就是扯皮和嘴炮的时间,就足够把今天朝会剩余的时间给消耗一空。

    “臣等奉诏!”大臣们纷纷拜伏。

    对于能参与和讨论国家大事,不分时代、王朝、民族、人种。人类永远都充满了兴趣。

    不然后世的键盘政治局和居委会组织部也不会那么兴盛和强大了。

    但可惜的是,权力永远集中的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一小群人手中。

    这一点,同样不分时代、王朝、民族、人种甚至意识形态!

    后世的世界,与西元前的世界相比。在这方面唯一的差异,可能就是金字塔最顶的那一层的空间大了,能站更多大佬,而下层的人则沉迷于宣传或者被灌输的东西以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

    但是……

    可能吗?

    刘询轻轻哂笑一声,在心中轻声道“恐怕就算到了星际时代,走向银河。掌握国家和制定政策的,依旧是那一小撮人,只是,方法可能更先进,更隐蔽,让多数民众更加坚信自己就是国家和政权的主人……也就仅次而已了……”

    这样想着,刘询就道:“今日朝会,就到

    这里吧,诸卿回去好好讨论一下桃候所言之事,下次朝会,拿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集思广益,朕将亲览诸卿之策,选其忧者而行之!”

    虽然,其实具体的粗略方案和计划已经有了,但,民煮嘛或者说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称之为广开言路的制度,既然做出了样子,那就要做到底!

    更何况,朝臣俱是精英,许多人都有着实际的工作经验,甚至不少人曾经在张苍手下参与过授田和移民工作,有了他们的意见和补充,对移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