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朝会-《我是刘病已》
第(2/3)页
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然后,就轮到各郡国的上计吏上殿朝觐天子,并简略说明去岁该郡国的赋税田亩人口以及徭役和工程的情况。
对这个环节,刘询无比重视。
因为这是汉室天子除了巡幸天下郡国
外,唯一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治下的国家的具体情况的途径。
巡幸天下这种事情,刘询并不怎么想去干。
因为他很清楚,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
且不说天子法驾出巡,沿途士民官商都要苦不堪言,单单就是经济成本,就让刘彻对巡幸这种事情提不上兴致——汉室可不像后来的满清,皇帝出巡,花的是国家的钱,还要沿途百姓供养,在汉室,天子出巡,一应开销,都是走的少府的账目……
更重要的是,汉室有传统,天子出巡,一定要给予沿途停留的地方百姓赏赐、免除田税、徭役等福利——这是刘邦带的头……
就拿前年先帝巡幸关中来说,前前后后,单单是赏赐沿途士民,就散掉了数以千万。
至于孝武皇帝到处巡幸,还封禅泰山,那花销就更大了。
基本上,刘询的曾曾祖父,孝武皇帝刘彻单单是那几次泰山之行,就花掉了相当于好几次漠北决战的军费……
不夸张的说,假如只是与匈奴的战争,以汉室的财政收入,虽然会有负担甚至是窘迫,但却不可能将汉室财政搞到破产。
真正让国家财政破产的,是孝武皇帝后期,脑袋被驴踢了以后的频繁巡幸和寻仙问道。
所以,对于上计吏的汇报,刘询是无比重视的——虽然上计吏们同时还带来了天下郡国去岁所有税赋徭役工程明细账薄,但是,天下郡国那么多,真要一个个的去看,刘询就算一年到头不吃不睡也看不完!
作为皇帝,刘询能看到的,也不过是丞相和少府以及御史大夫衙门经过核查后的简略报告而已。
上面有的,也不过是些统计的数据。
这里面的猫腻不知道有多少!
哪里比得上亲口当面问询,了解之后的情况?
况且,东南的流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虽然每七日就会有关于东南的汇报,但是刘询还是十分的不满,虽然之前就给赵充国赦免东南的诏书,但也是给他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才可以使用,而赵充国的动作过于缓慢,直到最近发往的报告,才有所动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