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改革-《我是刘病已》


    第(2/3)页

    土地越多,财富便越多,所有人都希望拥有更多土地。

    灾年,小农土地产出不足以支撑,地主和较宽裕的农民便借此机会兼并土地。土地便越来越向富有者集中,从而富者愈富,直到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没地的农民也要活啊,平时给地主种种地,也能勉强糊口,灾年呢?水旱蝗兵,交不起租子,地主兵匪再来抢个喜儿,是等死,还是去搏一线生机?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能解决的方案只有三个方面:

    1,利益分配

    2,生产关系

    3,生产力

    每个帝国刚开始的几十年,都是利益分配比较合理的时候。赋税很轻,只要你肯干活。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没有问题。

    帝国的中期,资源就会相对集中贵族和乡绅阶层,造成统治阶级壮大。所占有的土地,政治资源开始集中,最明显的就是土地兼并。

    到了帝国后期,当人民整日劳动也得不到温饱,想种田都没有田地的时候。

    一般造反就开始了。

    而这点,是根本性的原因,其他都是枝节,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真正的看懂历史。农民起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现有规则,和现有阶层的打破重组。离开这个根本,去分析皇权,相权,士大夫阶层,儒家,气候,民族等原因,都是走入歧途。

    在这一点上,刘询最佩服就是毛*主席,只有他看懂了历史的本质,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把解决占了绝大多数人的农民问题解决了。才能根本上赢得斗争。也只有在根本上的解决了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的问题。才能避免“红旗能够打多久”的情况发生。

    一个杰出的皇帝,在他执政的时候,能够强有力的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朝廷政治廉明,百姓安居乐业。

    像中国人这样的勤劳的民族,只要不瞎干预,让他自主发展个一二十年,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是非常快的。

    但他也只能调整优化,延长一个帝国的寿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因此每隔几百年,就要有一次各个阶层的大换血,就是各种农民起义和王朝交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