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刺刀不能磨,新兵得见血!-《会穿越的建筑狗》


    第(2/3)页

    看着那只绑在架子上的黑猪,乔国强说“用刺刀,痛死!你们可以的啊!”

    几个人愣了愣,然后举起了刺刀···

    看着一脸惨白的陈少白和李重光,乔国强拍了两下鼓励道:“多来几次,你们见到那些清廷的亡命徒,就不会恐惧了。就不会想着让别人保护了,那些保护你们的人力资源,可以解放出来用于别的工作。”

    继轮流杀鸡之后,用刺刀轮流杀猪成了训练营的规矩。

    在第二和第三期的学员毕业后,这彻底成了训练营的传统,并且这种传统被带到了将来的HuangPu军校里。

    一头猪可以吃三天,这个时候鲜肉不能保存,所以每次杀猪,这些人都会吃狠毒肉。相应的,训练的强度也会增加。

    让学员们抱着枪吃饭睡觉两周加上进行了了数学和几何的教学后,这帮学生开始了实弹射击训练。

    加强练习了两次100秘书射击后,乔国强把距离换成了一百五十米。

    这一次,上靶的人少了三分之一。

    “手要稳,眼睛要瞄准!三点一线,当敌人和准星重合的时候,再开枪!”

    “砰!”乔国强抬手一枪,打掉了一百五十米外靶子上的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头。

    “一百米内,只要把敌人的身影罩进标尺内,基本上就能击中。但是更远的距离,就需要瞄准了,等你们练熟了,就可以做到抬手就射,射之必中。”

    “甲午战争陆上作战的失败,一方面是士气低落和后勤不足,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清朝的士兵根本不会瞄准。”回想历史总是让人无奈啊。

    “他们只知道把枪口大概对准敌人的方向然后扣扳机,命中完全靠运气!”

    “相反的是,日本的士兵,因为大部分都接受过现代的西式教育,三点一线和提起量这些他们都完全掌握,射击的距离和精度甩开清朝十几条街!”

    理论培训真的很重要,一百米的靶子,这些全都上靶了。

    从甲午年到45年,日军的枪法都比天朝的军人好。为什么?因为人家知道怎么瞄准!

    日本在1907年普及了小学教育,所有的征兵年龄段的青年都是懂得基础的平面几何、数学四则运算、会看简单地图的。这种兵源,学习和训练上的接受能力是中国那些抓来的壮丁的十几倍。

    所以,战争打成那个德行,也就可以理解了。

    “日军步兵的射击距离是300米!”乔国强说出了这个数字,这是后世那些军迷研究根据史料研究出来的。

    “人一百米的冲刺速度最快是11秒,你们拿着武器还要行军,估计在18秒左右。”乔国强问“知道什么意思么?”

    看着不解的三十个学生,乔国强解释道:“这意味着,一旦你们和日军交战。在日军进入自己的射程之前,日军的士兵可以朝着你们射击9到10次,还都是精准射击!”

    “十条命都不够死啊!”

    经过一次打靶,摸清了所有人的水平后,后面的训练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据枪瞄准的时间和各种应用射击动作。

    早上的体能、上午的拼刺刀、晚上的格斗还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划艇、游泳、骑马这三样则是轮流出现在每天下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