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走马上任-《我非怂货》


    第(1/3)页

    于是就有孩子胆子大的开始接许九言的兔子玩,有了一个就有第二个,然后就是一拥而上,许九言也不恼,休息时间就一字一句,连比划带解释的和孩子们沟通。

    孩子的友谊最容易建立,没多久就熟识起来,而且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开始有意无意的模仿许九言说话,而许九言听到了都会帮他们纠正发音,一开始孩子都挺害羞,后来孩子就放开了,每次许九言上工,身后都跟着一群孩子,为啥一群?

    因为一开始就几个,但是孩子也都是有小群体的,慢慢的其他孩子就开始往这个方向靠拢,一个新奇的改变会让孩子们有聚众性和倾向性。

    一开始没人管,直到孩子多了,队长才注意,但是一看孩子们和许九言处的融洽也就放任不管了,毕竟孩子们都是放养的,只要没危险,大人一般都不会管。

    许九言和孩子们玩成一片了,就开始打听村子里有没有多余的房子,或者空吊楼。别看孩子小,其实孩子的信息量才是最真切的。

    孩子表示云阿嬷家有一个空吊楼,但是在山脚靠着乌嬷嬷家。说到乌嬷嬷家孩子们明显表达了排次感。

    许九言连蒙带猜的明白了这个乌嬷嬷家是怎么回事。

    乌嬷嬷自小没有父母,是阿吉老猎人在外抱养回来的孩子,乌嬷嬷十岁的时候阿吉老猎人被野牛顶穿了肚皮去世了,等长大了,嫁人没多久,丈夫被蛇咬了死在山里。

    而后又嫁了个丈夫,被土匪给杀了,最后嫁了个丈夫,丈夫是个肺痨,好在留了个儿子,之后没几年也走了。

    儿子好不容易长大,也娶了媳妇,生了三个娃娃,结果去山里打蜜,又出事了,儿媳撇下三个噢噢待哺的孩子,嫁去外乡了。自此乌嬷嬷成了不详之人,村里人都不愿意和她来往。

    许九言搞明白了,觉得这个乌嬷嬷也是可怜人,但也没表达什么,给孩子们编了小乌龟,扎了个小马驹,奖励他们。孩子们高兴的不得了。

    许九言下了工,吃过饭,跟队长说自己想换个地方住,是又比划又解释的,也没说明白,无奈下还是找了阿虫来当翻译,队长才搞明白许九言要干啥。阿虫就是那群孩子的头。

    队长以为许九言住的不满意,表示可以让自家女儿出去住,让许九言自己住一个房间。

    许九言是又一阵费力气,表示自己习惯一个人住,若是她把阿米娜赶出去了就是犯错误,给农民兄弟添麻烦,成了公社的负担,是不符合知识青年下乡服务大众的宗旨的,一套大帽子扣下来才让队长同意她搬出去住。

    但是听说要住乌嬷嬷边上立即不同意了,许九言又一套反封建反排斥,人人平等,人人有爱的说辞,其实队长也不知道许九言具体说的啥,可是看许九言的态度他也知道这是铁了心要搬出去的,队长也不好强求,只得答应了。

    如此,许九言独自一人住进了山脚的吊楼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