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实在不行,那就成立个医学院,让他们当授业博士,培养一批学徒出来。” 贾诩听了董卓的话,眼中一亮,成立医学院? 医学院听这个名字,顾名思义是关于医术的学院,不过这医者是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 董卓看出了贾诩的疑惑,解释道:“其实也不是要短时间内培养出真正懂医术之人。” “只是培养出一批护工罢了。” “帮忙打打下手,人手多了,办事效率才会高嘛。但又不能让完全不懂行的人去做,自然需要教训培养一番。” “而且这些人涉及的药理知识也不需太多。” 在董卓看来中医学博大精深,想要简简单单的学会没那么容易,如今缺人只能用此权益之计了。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在内,董卓以相国的名义成立医学院,让这些个医师们在里面相互交流、讨论。 这样就化私人为国有,尽可能的避免敝扫自珍的情况发生,董卓可是知道随着时间过去,有许多非常好的偏方已经失传。 这可是巨大的损失。 而且当医学院成立起来,以后在应对瘟疫时就可以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医学院中的人愿不愿意用心办事,那就要看董卓的手腕如何。 无非“威逼利诱”四个字。 董卓忽然想到了汉末另外一名神医,董奉! 现在董奉还没出生呢,不过董奉那可是装了一手好逼。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 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 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 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 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 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啧啧啧。 董卓咋了咋嘴,看看这多有范儿! 以后等医学院搞起来,就提前把这个逼装了。 更何况,董卓心中的医学院可不单单是为了应对瘟疫的,更重要的是心中所想的“战地医生!” 华佗这个人最擅长外科,但是让他一个人累死累活也救不了多少人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