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无巧不成书,此时需要的技艺和悟性,柱子都有。 孙家几天前就将一船上好的新鲜枣木料,运到了家门口,孙家那个小少爷,这回倒是极为守信。 现在那堆木料堆满了半边院子,别说是一双腿,就是十双手手脚脚加在一起,也够用了。 柱子觉得,这次是他拿起凿子开始做木工活儿以来,自己做的最为认真,也是最顺当的一次。 小的时候就是为了做起来好玩,或者为了引起小伙伴打闹的虚荣心在刻木头,后来到了码头,是为了钱、为了回到赌桌上翻本,在没日没夜的刻木头。 头一回,现在他是为了自己在刻木头。 他刻的无比用心,无比虔诚,无比精细。 他对成品,也就充满了无比的期待。 越是做的深入了,他就越觉得这本《鲁班书》神奇,古人的智慧和技艺真的精妙无双,通过若干杠杆的反复受力转化,竟然通过轻轻一推,就能搬运上百斤的物品。 当然,我柱子也不差,活学活用,转化腾挪,犹如神助。 看着这双木头腿上的零件被一件一件雕刻出来,柱子心里的希望也就像荒原上的野草,被星星之火点燃了,渐渐燃烧成为一簇耀眼的火焰,这是活下去的希望。 他还不到二十啊,正当年的大小伙子,难道下半辈子真要当个瘫子困在床上,让墩子养活吗?就像他爸当年砸坏了腰,被他妈养活那样? 那他不如直接去死。 在孙烦了送来《鲁班书》之前,他每天想着的,就是怎么趁着墩子不注意,干脆做个了断。 他不想拖累弟弟。不能庇佑幼弟也就算了,让一个孩子给自己端屎端尿,算怎么回事儿呢? 而且久病床前无孝子,他妈后来和他爸的每一场冲突,其实根源都一样,这种事儿,怨不得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