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灾民们有些愣了,呆呆的盯着穆南烟和王志看,不知道这是何意?不过他们连卖身都不怕,又怎么会在意听谁的安排。因此,没人反对,逃荒的路上,卖儿卖女是常事,后来,自卖自身的多了,就无人愿意再买了。 极度的饥荒,人命如草芥,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是人,哪里还在乎为奴为婢。 妙木很满意他们的反映,至少没有公然闹事的,便接着说:“你们大部门人会被安置到沿海地区,那里,穆东家他们会赊给你们乌篷船和瓦房,并与你们签订契书,收购你们的海货,费用按期从货款里边扣除,只要你们不懒惰,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 “还发瓦房和大船?”一个灾民男子震惊的扯着嗓子问,他是灾民的一个小领头,叫绥安,原本是带着一个大村子逃荒的村长,有些经验和能力,身边聚集的人就越来越多,最后,成了灾民里能说的上的领头。 妙木点头,“不错,但要签订契书,放心,不是卖身契,只是做工契书,如果不愿意,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妙木让人当众宣读契书内容。 同时,后勤军已经开始发放赈灾粥了,浓香的大米粥,插筷不倒,很多灾民一边吃一边高呼王爷万岁。 听了契书的内容,绥安不信的反问:“军爷!这上边说的可都是真的?真有这样的好事?” 妙木点头,“我们王爷向来说话算话,言出必行。” “这叫啥来着?”一个灾民少年摸着打结的鸟窝头思索,突然一拍脑门叫到:“金口玉言!” 童言无忌,此话不久后一语成箴。 接着,妙木又将城里捐款的富户的名字刻在城中心广场的石碑上,用来世代纪念他们的贡献。 并承若对他们的店铺未来三年减半征税,家里的子孙有优先进州学读书的名额。 这下,原本不满意的富户,心里也好受不少,毕竟木已成舟,他们也算是和江南王的利害关系彻底捆绑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安置灾民的工作,除了穆南烟派出的三个管事,福安领着两个面生的少年,王家这边王志让三个哥哥跟着他们一起,这是锻炼人的好机会,也该让王家的男儿出去闯闯了,毕竟她在这里的时间不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