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的种植,事关国运。任何人想在这上面做文章的,都要好好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分量去做这个事。 免得稀里糊涂的人头落地。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大殿里一个又一个分量不够,但数量却不少的官员站了出来! 杨愔猛然间回过头去一看,发现不少人都出列了。 他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老实说,在六部里面,有崔季舒在,还有崔昂在,很多相熟的官员,高伯逸的人并不占据优势。 可是,六部下面,还有很多司曹! 这些人,成了自己视野的盲点。一不小心,居然很多人都被高伯逸拉拢过去了。 当然,这些站出来的人里面,说不定有一个两个“一心为国”的,一上头就站出来了。 但是绝大多数,都应该是高伯逸的党羽! 这些人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亦是没有冒头跟自己过不去,没想到,他们等的就是今日! 大意了! 杨愔这才回想起来,昨晚跟崔季舒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对方说话都是意有所指,现在回想起来,貌似是在暗示自己……急流勇退? 从早上在大街上遇到时,杨愔就感觉,崔季舒一定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他应该有独特的消息渠道,只是不知道那是什么。 “既然诸位爱卿都一致支持,那此事就交给宋卿家了。” 李祖娥显然是早有准备,应对极为稳妥,就像是事先演练过一样。 第一件大事,杨愔的亲信都来不及站出来,就已经结束了。很多中立的官员(比如崔昂),看到这一幕之后,心中都是暗暗反思。 从这次朝会显露出的一点点迹象看,好像时代变了啊!不管是讨论的事物也好,还是执掌话题的人也好,都跟原来不一样了。 好像李祖娥这个太后,堂而皇之的主持商议政务,也没什么不协调了。 “下一件吧。” 的事情,一直是高伯逸的人在把持,确实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正在众人心中都寻思应不应该站出来献策的时候,从很靠近大殿门口的位置,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官员。 这个人,看着很面生啊,他真是邺城的官员么? 杨愔见到此人一愣,感觉对方应该不是经常在邺城官衙里露面的。可是看着却有那么几分眼熟,究竟是在哪里见过呢? “太后,微臣冯子琮,有大事,要向太后建言。” 冯子琮直接跪了下去。 南北朝的时候,不流行跪拜的礼节,但是,跪礼却是一直存在的。一旦跪下说话,那说的事情,就不太会是普通的事情了。 包括杨愔在内,群臣们都是一愣。这才刚刚热身,你就打算赤膊上阵了? 不至于吧?话说你是谁的狗腿子? “爱卿有什么话可以直接说,不必跪在地上说话。” 李祖娥微微皱了下眉头,昨日跟高伯逸在床上商议的时候,没说有这一茬啊,难道是杨愔的人? 李祖娥没事的时候,也会记一些重要的朝臣,可是记忆里没有这样的人物。 只是高伯逸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一句话都不说!难道这是他授意的? 一时间,李祖娥也有些犹疑不定。 冯子琮跪在地上,将一份奏折高举头顶,同样也是动也不动。 “好吧,有什么事情,你直接说吧。此前高都督带着禁军痛击周军,大获全胜,现在齐国无事,你反倒是有事,说便是了。” 杨愔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 “太后,微臣有话不得不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