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南攻北守(5)-《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帮人做事不求回报的人,要么,迟早会被拖累死,要么,则是所图甚大的老奸巨猾之辈,吃人都不吐骨头的。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卢老爷子深夜来此,恐怕不止是为了卢臣客的事情吧?我从未想要怎么对付他,卢老爷子应该知道我的为人,今夜来此,莫非是为了洛阳的事情?”

    高伯逸看到卢叔武茶杯里的茶凉了,又给他倒了一杯。

    “大都督目光如炬啊。”

    卢叔武从怀里摸出一个纸卷,递给高伯逸说道:“守住洛阳,首要是邙山。在邙山上屯扎一支精兵,以备不测。”

    想来这个纸卷就是邙山的地形图以及适合驻扎的地点。高伯逸接过纸卷放到一边,看也不看问道:“卢先生似乎有未尽之意,可否言明?”

    卢叔武犹豫了一番,最后还是恳切说道:“宜阳乃是周国前哨,如骨鲠在喉,不得不破。

    先帝在时,不破宜阳,是因为敌出弘农容易,随时可以攻打宜阳。而我军坚守宜阳,若胜,则周军可以从容退回弘农城,若败,周军则会乘胜追击到洛阳城下,得不偿失。

    宜阳城小地平,不易坚守,不如让给周军,当时是这么考虑的。”

    卢叔武说得确实是这么回事。就算是北周,也是在弘农城布置重兵,而宜阳城只有不到千余兵马,仅仅是起了个前哨的作用。

    很明显,北周也没打算把宜阳建成一个桥头堡。当初王思政筑城的时候,选的两个点,一个是现在的玉璧城,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弘农城。

    都是屯兵的好地方。

    “所以,卢先生是想……把周军放进来打?”

    高伯逸想起了某些事情,试探性的问道。

    “老朽确有此意。”

    卢叔武说得口干舌燥,喝了口茶水道:“洛阳号称是小四塞,但到今日,原来的那些天险,都变成了幻想中的防线。实际上洛阳乃是一处四面漏风的屋子。”

    看到高伯逸听得认真,卢叔武继续说道:“北线,周国可能会出轵关(今河南济源市城西),攻打河阳三镇。此一路,不过是牵制河阳三镇兵马南下而已。”

    隋唐时期,位于洛阳西北的河阳三镇,成为了连接长安与洛阳,并防备洛阳西北方向的铁锁!以至于中晚唐时,这里的节度使层出不穷,深刻影响着晚唐时的政局。

    从后面的发展趋势看,高伯逸就知道河阳三镇是要害,卢叔武说得一点都不错,眼前这位,才真是不枉费当初自己冒险在高洋虎口下救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