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

    春耕结束之后,周国的战争机器,就开始慢慢转动起来。那批被勒令还俗的“僧侣”,除了大部分成为了农夫外,还有几万人被投入到折冲府之中,成为了府兵的“兵员”。

    这些人,平日里也是务农,但是一旦国家征召,他们就会立刻带上武器出征。不过跟以往的府兵不同的是,宇文邕改革了府兵制度。

    以前,周军军纪败坏,主要体现在各大山头各行其是,战利品谁先抢到就是谁的,而中枢也不负责各军的粮饷。

    说白了,就是一张白条,把府兵召集起来打仗。赢了血赚,输了人死了也就不说了。

    然而现在国家稳定了之后,这种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最近的一次表现,在西魏军攻破江陵战役的时候。

    多亏了梁元帝萧绎是个二货,也多亏了南梁军不堪大用,要不然,在击破江陵后就凭那些打砸抢的西魏军的各种表现。

    随便哪一只军队反杀回来,都能要他们的小命!

    当时为了抢富庶的江陵城,那些人险些要自己火并起来,连宇文泰都要看不下去了!

    而宇文邕掌握政权之后,改革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周军的战利品分配权,改由朝廷战后统一分配。

    这样,依靠战功来定战利品归谁,就没啥好抢的了。

    与之对应的,各人不再负责自己的伙食,由朝廷中枢统一负责,但是武器装备,朝廷只解决最基本的长矛与军服,其他的,还是要自己来解决。

    这样也是兼顾了各方利益,而形成的改革方略。别看宇文邕做事急躁,他对于军队的渗透与掌控,还真算得上是水滴石穿。

    而且,从前是只有府兵军府里的人能参军,现在则是全国半数以上的自耕农,都是军府的兵员之一。

    只有那些独门独户独子的,才会免于入军府。

    这样一来,宇文邕就将全国半数的人力资源(所谓壮丁)加入了府兵系统当中。当然,至于另外一半是不是真的都是独门独户的(这种情况在古代不多见),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说白了,这是宇文邕对于关中世家大户的一种妥协。

    春耕结束后,大量的青壮闲下来,然后被组织起来进行军训,伙食朝廷出一半,由各郡的刺史负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