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刀无善恶,好用就行(下)-《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第三个,长山王高演并未参与叛乱,他亦是受害者,希望邺城中枢不要将他定为乱臣贼子,亦是不要清算他的家人。

    第四个,叛乱的主要发起人,是段韶一族和唐邕等人,其余人等都是被胁迫,不是主动参与,希望平息叛乱之后,不要对他们进行反攻倒算。

    杨约将这些记录下来之后,细细揣摩,才深感高伯逸权术手腕高超,自己之前弄的那些“山寨遗诏”,真是拍马都比不上!

    第一条,类似于娄昭君的“罪己诏”,直言晋阳那边是“反动派”,自己识人不明,悔之晚矣。

    第二条,确认邺城这边政权的正当性,和第一条相呼应,顺便提出“奉旨讨逆”。

    一言以蔽之,连娄昭君都说要讨伐晋阳六镇,高氏皇族的人还能说手下留情么?

    第三条最妙,不收拾高演,反映了娄昭君的爱子之心,谁都知道众多儿子里面娄昭君最喜欢长子高澄和六子高演。这一条反过来证明了“遗诏”的合理性。

    也能打消高氏皇族这个群体的疑虑。

    至于第四条,则是说给晋阳那些人的,现在还无法发挥作用。但是当战事僵持的时候,这一条就是唐邕和段韶二人的催命符!

    只要是不能速战速决,那么晋阳六镇鲜卑内部的大佬,就会人人自危,互相猜忌。

    “好,今日当浮一大白!”

    墨迹干了以后,高伯逸将“遗诏”和娄昭君的印信贴身放好,再也忍耐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运势来了以后,真是挡也挡不住,连娄昭君都“帮”他。晋阳六镇鲜卑是强大啊,可种种不利因素一件一件的加上去之后,他们还能发挥几成的能力?

    高伯逸内心火热,他就是要借着这一仗,一战成名,成为齐国的守护神!

    ……

    独孤信领着大军,沿着河道,从南阳最北面的叶县(不知道叶县在哪里的,可以当是刘秀成名之战的昆阳就好)出发,向西先到襄城(今河南许昌市一部),又转而北上到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屯兵梁州(今河南开封市)。

    沿路都有水次仓提供粮草,自然也不需要独孤信操心军粮问题。没了后顾之忧,他麾下的那些丘八,自然也能遵守军纪,不至于扰民。

    这天,独孤信和高熲二人沿着汴水散步,看着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彼此都很有些感慨。这次齐国之行,由于事先有高伯逸以中枢的名义打点,一路上行军极为顺畅。

    可以说以前在西魏/北周的时候,都没有如此顺畅过。齐国的水次仓体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军需。

    如果没有多年的积累和部署,任何人都是做不到这个程度的,哪怕是高伯逸,也不能凭空变出物资和体系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