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坟头蹦迪(1)-《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邺城北面的滏水附近有一座山,就在那里去试验吧。我去安排几百神策军以行军拉练的名义陪同。”

    滏水陉是高氏的“龙兴之地”,所以高伯逸打算也过去沾沾喜气,毕竟他也姓高嘛。

    ……

    这些日子,杨坚在长安周边的郊外农庄走访,发现了一些让他无奈又担忧的现象。

    不少农民在春耕翻土的时候,翻出来了黄色半透明的虫卵,没错,这就是蝗虫的虫卵。而关中地区的蝗灾,亦是很严重很暴虐。

    一旦干旱无水,会加快蝗虫卵的孵化,而蝗虫的卵一旦深埋地下,它们甚至可以坚持十年不死!

    现在恰逢乱世,有哪个青壮年敢打包票自己就能安安稳稳的活上十年?

    “干旱,蝗灾……今年看来是个多事之秋啊!”

    杨坚轻叹了一声,不知道宇文邕是不是心里有一本账。如果关中粮食不够,就要从蜀地弄。

    可是蜀地道路崎岖,难于运输,必须走水路……不提也罢。

    很显然,如果关中开始闹旱灾和蝗灾,民变是必然的。

    那么如何对付民变呢?镇压么?

    这种情况,镇压不是好办法,因为没有粮食的话,天知道饿极了的人会做什么事?到时他们杀皇帝都敢!

    所以宇文邕的办法,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祸水东引,对外发动战争,以减少人口压力。这一招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那么组织农户,去驱除蝗虫的虫卵怎么样?

    这确实是个笨办法,也是个好办法,只不过要碰运气。

    蝗虫的卵是在地下的,虽然不深,你也不会随便瞟一眼就能看到在哪里。农户们在照顾自己田地的时候,有的顺便就扑杀了,有的则是世家组织人去做这些事。

    只不过最近周国又是扩军,又是开垦新田,就算多了百万僧侣,人力也是处于紧张状态,更何况那些还俗的和尚们,对于农事根本就不精通。

    这些人力资源要发挥作用,反正今年是指望不上了。

    想到这里,杨坚把上次问询的那个宇文宪家农庄的管事找来,询问蝗虫的事情。

    “蝗虫的虫卵啊,哪怕再有经验的农户,也不可能都抓出来,只能说减少一些。唉,每年都是这样的,稍微疏忽一下,蝗虫就十倍百倍的爆发。”

    这位大腹便便的管事痛心疾首的说道。

    “那有什么办法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