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后天保时代(4)-《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高伯逸计划将北齐(除了晋阳地区以外)划分为若干“军区”,凡是参与均田制的农民,都能在家乡所在“军区”参军,并享受减免徭役的待遇,农闲时在“军区”内参与训练。
不同“军区”之间定期轮换队伍,防止刺史们拥兵自重。并且选拔精锐士卒担任邺城宿卫,接受五军都督府的节制。
而五军都督府的“五军都督”,直接听命于“京畿大都督”,它下面有五军,每一军的指挥官,都是领军都督!
这一招神来之笔,将从前位高权重的“领军都督”,降低为只能在战时指挥一军的战场指挥官!
名字还是那个名字,里面的实际内容,已经完全改变。
五军都督府管辖的禁军在宿卫期满后,再分配(未必是各回各家)到指定军区内继续训练。
农忙时,直接在当地“军屯”里劳作,收成抵自家户籍所在地的各种税收,家人不跟着队伍一起走,依然在原有户籍。
服役期满(五年)后回户籍所在地,并重新参与均田,服役期内获得的军饷和斩获奖励,均可带回或折算成田地。本人退役后,可指定家中适龄直系亲属代替其继续服役。
还有许多细则,高伯逸一时间没有想到,后面慢慢再补充。
他并非只会玩弄权术之人,此次五军都督府改革,乃是瞄准着五年后乃至十年后的大局而定的,若只是想夺兵权,高伯逸有的是办法,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
高洋死后,北齐政局定然动荡,到时候需要一支规模大,战力强的禁军,四面征战。对内要能镇压六镇鲜卑,夺取晋阳。对外要能抗衡北周,还要在江淮震慑南陈!
没有足够的兵员,是绝对不行的。
其实直接改革下五军也不是不行,只不过这支大军的兵权不在自己掌控内,何不借高洋的手,大力收拾一番呢?
将奏折写完,高伯逸伸了个懒腰。
这次又抄了宇文邕的作业,嗯,杨坚的也抄了一点,不过无所谓啦,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竹竿,你去把杨素、李德林他们叫来,对了,那个叫秦方太的长史也叫来。”
坐在书案前的高伯逸,对着门外吆喝了一声。
三人来了以后,高伯逸将刚刚写的奏折递给杨素说道:“你们三人传着看一下,看完说说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