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润物细无声-《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在北齐(当然也包括此时其他的国家),明码标价这种事情,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再往前数到北魏,乃至到曹魏,各种商品均是不会明码标价,价格随行就市。
所以才有“漫天要价,落地给钱”这一说。商人精明,你询价他报价,你若是不还价,被宰一刀乃是活该。
不说别的,那些经营“公廨钱”的官员们,因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更不懂经营之道,在讨价还价上面就吃了不少亏。
“陛下,邺城的那些官员们因为公廨钱吃了亏,定然会有些痛的感悟。人一旦痛定思痛,定然会有所改善嘛,成果不都在这里么?
晋阳那边不好说,但邺城往东往南走的地方,明码标价,可是写到了刑律中的。不明码标价者,领十棍,没收所售货物。所以这些人谁敢不标价啊。”
高伯逸说的并不算事实的全部。其实明码标价这件事,是“大齐开发银行”所推动的“经济普查”的一部分,通过收集物价数据,来判断各种货物的价格走势。
通过这些数据,送到河泊司那边,来决定各种货物的“关税”。有的要多收,有的要少收,有的甚至根本不收。
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才能让经济运行更顺畅,这是晋阳那帮丘八永远都不懂的!高伯逸正在制定一个掏空晋阳的计划,让那些不事生产的鲜卑军户们喝西北风去。
现在这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诶?聚宝阁?我们在齐州,是不是见过这个店铺?”
高洋指着枋头城里新开的一家服饰店问道。
“陛下,这是连锁商号,邺城也有他们家的店铺,后台是泰山羊氏。”
高伯逸如数家珍的说道。
“对这些你倒是很明白啊。”
高洋意味深长的说道。
高伯逸知道对方猜忌的毛病又犯了,于是恳切说道:“总部在邺城,分号遍布齐国的商号,起码有三十多家,只多不少。
这些人,在州郡都会有宅子囤货,还在郊外养马。在各大渡口也有自己的船队负责货运。全国范围采购,高卖低买,信息通畅。他们各地店铺招牌统一,互通有无,如今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
这些现象不是今年才出现的,但被高伯逸这样系统的说出来,高洋还是头一回听到。
正在这时,高洋看到县衙旁边的大宅子门前,挂着一杆秤,疑惑问道:“那是什么?”
“行会里称东西的称,称为公称。商贾若是被人告发弄虚作假,缺斤短两,就把私称弄过来,比一比就知道是谁在说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