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没有,齐桓公问他,我在读书,做轮的工匠怎么敢随便议论!能说出道理还可以原谅,若说不出道理,就要处死。”

    “这是常理,君王威严不容挑衅。”

    长孙晟点点头,齐桓公这个说法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轮扁却说:我是从我从事的工作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制作轮孔时,轮孔太松则轴容易放进去但不牢固;轮孔太紧就滞涩,轴难放进去。

    要使轮孔不松也不紧,就必须掌握得心应手的技巧。但是这种技巧,我无法传授给儿子,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继承,所以,我已经七十岁了还在制作车轮。

    古代的圣人已经死了,他们难以传授的精华,也无法当面传授给君王,写下来的东西,定然是圣人留下的粗浅糟粕,真正的精髓,他们是下不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君王可以不用看这圣贤书了。”

    说道这里,高伯逸补充了一句:“最后齐桓公重奖了轮扁,看来是认同了他的说法。”

    说完这个故事,两人之间沉默了很久,谁也没有说话。

    “谢谢师父教诲。”

    正当高伯逸都快睡着的时候,长孙晟突然来了一句。

    “想明白了吗?”

    “明白了,第一个,齐桓公虚心纳谏,并未因为是工匠的话就小瞧。”

    “还有呢?”

    “凡事要亲力亲为才能有真知灼见。”

    能说出这话就不简单了。高伯逸感慨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能看透这一点,为师觉得你可以出师,我没什么能教你了。”

    “师父这话就是假谦虚了,还有第三点呢。”

    “什么?”

    “师父表字九合,齐桓公乃是九合诸侯: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看来师父自比管仲乐毅啊,现在师父说齐桓公的事情,莫不是有齐桓之心?”

    这话就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越界了。

    高伯逸淡然道:“这可是你说的,为师我可没有说。”

    长孙晟左顾右看了一番,还四处检查了一下窗户和卧房门,这才走过来,压低声音问道:“师父现在的处境,是不是很艰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