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中)-《北朝求生实录》


    第(3/3)页

    和后世之人所想象的有所差别的是,中国古人对待土地的态度,是很认真的,甚至认真到了虔诚的地步。

    自汉代以来,中国人就强调,要精种厚收,绝不薄种广收。

    这怎么讲呢,比如说某人家里有五十亩地,但是他家的人口,只能完成三十亩的精耕细作,那剩下二十亩怎么办呢?

    勉强去种么?

    不,其实就是放在那里放着,荒着,什么也不做。能精耕就绝不随便搞搞。

    长安周边的地盘也是一样的。那些地都不是“无主之地”,然而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力去种,所以就那样荒着了。不要说长安,就是北齐境内也是一个样。

    所以“户口”这种东西,就能代表国家的绝对实力。没有人,有地皮也没用。此时粪肥也开始广泛使用,没有人没有牲畜,田的肥力也是不行的。

    蜀地产的粮食,只能蜀地吃,运出来的话,就必须靠汉水的漕运。所以杨坚就直接提出把人弄关中来重地,粮食就在关中了。

    至于蜀地会因此而贫瘠,那关他啥事?

    宇文邕点点头,这也是应有之意。

    “陛下的婚事,这是微臣的第二策。陛下应该尽快与突厥联姻,这样就能得到突厥的马匹,牛羊等牲畜。马匹可以运输,可以作为骑兵的坐骑。耕牛更是我们缺乏的。

    在这件事情上,陛下可一定要思虑清楚啊。”

    杨坚说的这个,让宇文邕很是屈辱。但形势比人强,你行你就上,不行那就只能闭嘴呗。

    你是皇帝,没有办法逃避这些责任,也没有办法投降敌人!你必须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

    “这件事,朕会慎重考虑的,那么第三策是什么呢?”

    “第三策,就是派人出使陈国,约定两国联盟,远交近攻,互为守望。”

    杨坚一字一句的说道。

    现在南陈跟北齐的贸易往来爽到飞起,早已忘记一旦北齐整合好内部的一切,随时都能灭了南陈。

    嗯,现在是给他们提个醒的时候了。

    惊喜不惊喜?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