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基操勿6-《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后被北宋摧毁,并将治所转移到附近的阳曲,即今天的太原市。
高伯逸的“公廨钱”之策,在邺城成为了官员们的催命符,人人都在为怎么赚公廨钱而焦头烂额。
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当朝廷的“公廨钱”政令下达到了晋阳之后,这里的大小官员还有并省行台的鲜卑勋贵们,立刻就找到了这项命令的致命“漏洞”!
并且弹冠相庆!欢呼雀跃!
天高皇帝远,谁说公廨钱不能放高利贷的?高伯逸留了一手,在策论里面说,先是试点,细则慢慢再补充。
所以邺城不能用公廨钱放高利贷的条款,是杨愔后来加进去的,仅仅在邺城地区实施。
只不过,他的命令,是下达不到晋阳那边的。晋阳有自己的行政机构(简称并省行台),这是北齐独有的“两都制”,晋阳和邺城的经济军事均可以独立运转。
而那边负责政务的人,是唐邕。
也许他也能看到公廨钱放高利贷的坏处,但他无力去阻止已经眼睛赤红的鲜卑勋贵们搞事情!
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公廨钱的数量,就已经翻了一倍!都是晋阳的官员们“赚来”的。这和邺城官员大半都将公廨钱亏损的局面截然不同。
至于要怎么赚钱呢?那还不简单,赚钱不过是低买高卖呗,这有何稀奇的?有权力在手,你还怕低买高卖出问题?
某个官员到大商贾家做客,然后闲聊一下,暗示自己要买什么东西,希望价格能稍微“友好”一点。然后去另外一家,暗示自己要卖什么,希望价格能够稍微“厚道”一点。
这一来二去,钱不就来了么?你不同意的话,那以后给你穿小鞋穿到死。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那些大商贾也是有背景的人,难道会接受某些小官的盘剥?
呵呵,这跟小蛇吃小鱼,大蛇吃大鱼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