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看不见的军工产业(下)-《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手工造纸工序繁多,依次有斫竹、做料、腌刷、煮料、洗刷、捣刷、踏刷、淋刷、烹槽、捞纸、分纸、叠纸、捆纸等。其中以水碓捣刷最为繁重,水碓是制造竹纸的重要工具。

    建筑水碓,技术要求高,造价昂贵,所以它不是单独作为造纸使用的。

    因为造纸也不是一年四季都合适,比如麻纸,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也只能等黄麻秋季收割了以后,冬季才能造纸。

    所以水碓虽然主要用于造纸捣刷,但优先用于舂米。

    各种破布,植物的蔓藤等造纸原料,经过做料,成捆放在池中用石灰水浸泡,这叫过程腌刷。腌刷后的纸料需要用火煮料,最后捞纸,捞纸用的纸簾是竹簾,非常轻便精巧。

    最后将捞起的纸料晒干后,就变成了原始的纸。这其中可能还有其他复杂工序,不过高伯逸并不清楚,就这些都是崔莺告诉他的。

    崔家的这一处造纸作坊占地颇大,有奴仆数百人之多。这些奴仆又叫做“纸农”,农闲时造纸,农忙时耕田,两相不耽误。造纸作坊乃是崔仲文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给了高伯逸,可以说是伤筋动骨,损失不少。

    要知道,纸农们的粮食产出,除了交税给国家外,大半也要归崔家。

    崔偃昨日已经给这边打了招呼,今日高伯逸和崔莺到造纸作坊的时候,那边的纸农已经排好队在等候了。

    “侯叔,作坊里能做竹纸么?”

    崔莺问这里为首的一个老头道。

    这位侯叔可不简单,他乃是侯景的族人,造纸的技艺,就是他当初跟着侯景到了江南以后,从那边学来的。至于他是怎么流落到崔仲文家里当管事,这就不得而知了。

    “竹纸便宜,只是不好卖,不如麻纸坚硬,也不如麻纸白,就是取材容易。竹子漫山遍野都是,不需要自己栽种。麻要占自己的田,这点不好。”

    侯叔虽然是侯景的族人,但确实是个老实人,他说得不无道理。根据北魏流传下来的均田制,农田和桑田是分开授予的。

    不能种桑树的田,要种上白麻或者黄麻,简称“麻田”。麻田和桑田都是一种类型,与农田相区分。

    麻纸的原料要自己种,竹纸的原料是野外到处是,所以竹纸的经济优势是麻纸无法替代的。

    “这种纸不需要用来写字,只要量多量大就行。产量是第一位的,这点能保证么?”

    听到高伯逸的话,侯叔微微点头道:“这点我觉得问题不大,不过北方做竹纸的少,我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