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基建狂魔-《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勉强形成了一条密不透风的防线,各小城之间互为犄角,便于互相支援和预警,每座城设烽火台,日常驻镇军两百人,最多可容纳兵卒三千!
由于窦毅罔顾民生,利用秋收后的农闲全民徭役,北义阳郡地方官员的弹劾信件入雪片般飞往中枢,但都被宇文邕留中不发,根本就不拿到朝廷里讨论。
并再次为窦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的大佬之证,显然是对窦毅积极防御布局的举措感到满意。
北义阳郡被淮河一分为二,南面是北齐,北面是北周(走向不完全是正向,有曲折),这些小城池就建在离淮河不远的地方,选址独特,配合淮河防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高洋命北齐名将皮景和率晋阳禁军一部及镇军若干共万余人为先锋军,南下前往北义阳郡打探北周边境虚实。
皮景和来到淮河边上,看到老窦的防线,直接上书高洋,称北义阳郡防守严密,若是不能调动襄阳和随县的军队,那么非重兵不可破之。
皮景和在信中详细跟高洋“讲道理”,北义阳郡地区的淮河很特别,冬日最冷的时候也基本不会结冰!
这是向当地人打听多次得到的确定结论。
因此指望严冬渡河攻城,也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
皮景和建议让侯瑱与王琳配合攻打北义阳郡,那两面窦毅基本不设防,只要那两位不听调也不听宣的家伙肯稍微配合,取北义阳郡跟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信送出去以后,用兵老辣的皮景和,照抄窦毅的“作业”,沿着淮河修筑了十多座小城,数量还在北周之上。
北齐人力资源丰富,今年又是丰收年,为了配合皮景和的军事行动,杨愔下政令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受淮河水灾的边民用劳力换吃食,轻松在严冬之前完成了筑城工作。
可以说此时北齐对北周的经济优势被完全发挥了出来。
北齐名将皮景和,此番战阵应对极为妥当,可以说是打了一套漂亮的北齐军政组合拳,无愧于名将称号。
不是说打得赢才叫名将,有些人审时度势,知道何时能打,何时不能打,不能打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准备工作,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
当窦毅得知淮河对岸的举动后,立刻就心急火燎的向独孤信和高伯逸写了求援信,让他们加紧落实增兵南阳的行动。务必带府兵主力南下南阳,策应北义阳郡!
互为犄角让北义阳郡不会成为死地!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看到皮景和的举动,窦毅压力山大,知道这次遇见大神了。
如果皮景和一直在北义阳郡,那么高伯逸的计划将会被打乱,也许他就真的会侍奉宇文邕,直到这个皇帝死去再做打算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的是,十天后北齐边境就得到了中枢传来的圣旨,高洋在圣旨中痛斥皮景和消极避战,在前线不知所谓的筑城,白白耗费民力和财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