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大隐隐于市-《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但也不能住在残破的长安城里啊?

    于是乎,这些割据政权就想了个办法,全局修缮我做不到,局部修缮没问题吧?

    于是乎,文化素质不高的那些“营造鬼才”,利用某一段完好的城墙,在城墙周围修城池,一直修到未央宫就算完事!

    然而,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后,后者又嫌弃前人修的“牛皮癣”,然后不得不把前任割据势力所修的长安小城拆除。

    就这样一百年过去了,两百年过去了,到北周的时候,长安城形成了一个奇葩的建筑格局。

    这时的所谓长安城,只是个统称。它的形状如同一个哑铃,东边那个,叫长安东城,西边那个叫长安西城,两座城池之间,修建了一个类似于金庸城的通道,那里则是军事重地。

    而长安东城与长安西城并非一样大小,所以看起来格外别扭。

    此外,由于这个不知道怎么形成的城池并不大,因此单个城仅有三座城门。

    不仅如此,只有少量的达官贵人住在城内,大量的百姓和政府官员都是住在长安周边的。特别是西魏时期,宇文泰实行“京畿人口准入不准出”的制度,造成关中人口大量向长安周边集中。

    所以此时的长安城虽然不大,但长安人居住的区域倒是很大。

    长安的格局如此纷乱,所以也难怪杨坚篡位之后根本就看不下去了,干脆在周边选了个好地方建了一座新城。

    ……

    长安城外的繁华地段,突然要开张一个奇特的酒楼。为什么说奇特呢,因为它还未开张,就已经赚足了眼球。

    门口的牌匾上,写着“得月楼”三个字。

    还题了两句诗。

    左边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右边是“莫使金樽空对月”,酒楼的名字,像是从这两句话里面各取一个字。

    此楼占地极大,青砖乌瓦,十分气派。一进大堂,就能看到一个汉白玉屏风,上面雕刻着一位穿蓑衣的老人,坐在一叶扁舟上钓鱼。而他身后的背景则是飘雪漫天。

    下面还附着半阙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极有意境。

    酒楼虽然还没开门,但并不拒绝行人们进入一楼参观。去过的人,无不被里面的典雅品质和冲天文气所征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