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人微言轻-《北朝求生实录》


    第(1/3)页

    第286章  人微言轻

    荆湘之地远离西魏政治中心,所以高伯逸在下面玩的一些小动作,西魏朝臣们察觉的不多。

    但玉璧城乃是西魏在黄河以北的门户,晋阳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这里都能在第一时间察觉。韦孝宽又是精于谍报的将领,北齐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韦将军,我们在郢州的据点,全部被高伯逸拔除。他招募了一批精通水性,又善于在山地作战的斥候,我们屡屡吃亏。

    再加上权(景宣)将军不肯给我们提供额外支援,无法调集大军绞杀高伯逸的人,以至于现在荆湘那边情报几乎断绝。

    现在只要是我们的人走水路,都会被莫名其妙的找到然后被人截杀。

    属下此番回来,就是想请示将军,是否先将人撤回来?”

    韦孝宽面前跪着一个浑身是伤的校尉,正在跟自己抱怨在荆湘境内吃了大亏。

    “高伯逸跟王琳联手,后者在江淮江南颇有人望,他招募的人都是跑船的,亦商亦匪。至于那些山地的斥候,都是从江州南面招来的山民,你们吃亏也是正常。

    先把人弄回来吧,吃了地利人和的亏,我们不是神仙。”

    韦孝宽无力的摆摆手,他真是心力交瘁。

    或者说他真的尽力了!

    这么明显的声东击西,为什么朝中那么多的大佬,愣是没人看出来呢?

    北齐想打的,只有荆湘之地啊!

    诉苦的校尉离开后,韦孝宽靠在胡凳(木质折叠靠椅)上,眯着眼睛思索。

    如果不是有好几个问题没想通,他绝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

    第一个不解的,就是为何兵权如此重要,高洋却不愿意自己亲自领兵,而是让一母同胞的弟弟高演领兵呢?

    他难道不怕高演造反么?

    第二个不解的,就是假若高演此番是“诈胡”,那他堂堂王爷之尊,凭什么去配合高伯逸呢?

    第三个不解的,就是北齐朝廷并未给予高伯逸任何物资和兵力上的支援,这也是他韦孝宽的信送到长安以后石沉大海,不被人当回事的最主要原因!

    邺城那边传来的消息,没有任何一条,是北齐中枢支持高伯逸攻打江陵或者襄阳的!

    高洋甚至没收到过一封奏折,说攻略荆湘如何重要。

    如果自己现在去长安陈述观点,说此番北齐的动作,都是为了掩护高伯逸攻略江陵和襄阳,缺乏关键证据的支撑。

    换句话说,这只是自己的臆想而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