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石二鸟-《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高洋激动得走到高伯逸身边,压低声音问道:“消息是否可靠?”

    “微臣是猜的,八九不离十。”

    高伯逸拱手行礼道。

    “详细说说!”

    “陈霸先,王僧辩,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确切的说,陈霸先是对王僧辩失望至极。江南人心思定,渴望强权人物凝聚人心。微臣认为,这就好比刘寄奴当年北伐关中一样,人心所向,不可力敌。”

    高伯逸说的这个典故很有名,而且离此时不过百年,高洋一听就明白对方要说什么。

    这件事是这样的:

    泰常二年三月(公元417),也就是一百三十多年前,刘裕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为顺利进军关中做准备。而且打算胜利归来以后的就篡位。

    于是刘裕派人假道于魏,希望北魏能让道给他过去。事后看来,这其实只是刘裕示弱之策。他从来不认为北魏的人会袖手旁观。

    而当时北魏皇帝拓跋嗣心有不甘,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满朝公卿大臣群起反对,认为刘裕此举必定图魏,应该出兵阻止刘裕军队沿河西上,直接硬刚。

    这时候,崔浩却站出来反对群臣说:“北方的柔然不断向我侵扰,国内缺粮,我们不宜出兵迎敌。如果出兵,则会顾此失彼。

    因此,不如借道刘裕,让他带着军队入关,然后堵住他归去的路。这样就像卞庄打虎,专等两虎咬斗之后再动手,就可以一举两得,同时把刘裕和姚泓(后秦)都给收拾了。”

    不得不说,崔浩是有大智慧的。

    然而拓跋嗣不听,派司徒长孙嵩带领步骑十万人驻于黄河以北,并派出数千骑兵于黄河北岸跟随与监视刘裕军的西上。

    后面发生的事情在中国军事史上很出名,刘裕以车兵弓弩兵及长矛兵等组成“却月阵”,而魏军以3万骑进攻。

    步兵对骑兵的最大胜利由此诞生。(据说当时却月阵里的士兵可能只有魏军的十分之一)

    占尽优势的魏军惨败,大将阿薄干等被斩,刘裕完胜,随后攻破关中,收复长安。

    高伯逸的意思就是,现在的陈霸先,就好比是当年北伐的刘裕,我们不要去触霉头。进军看起来很吊,实际上sb到了极点。

    见高洋沉吟不语,高伯逸继续劝说道:“微臣与陈霸先之侄陈蒨有过一面之缘。陈霸先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派侄子过来只是试探我国虚实。

    他看到我们兵强马壮,只怕更是想快刀斩乱麻,一统江南之后再说。如果我们压迫太紧,反而会让陈霸先与王僧辩放弃前嫌抱团。所以微臣建议可以多派密谍潜伏建康,其他的暂时缓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