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人活一世,名利二字。 仅此一项南水北调工程,足以让他程处默名利双收。 现在的程处默,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和借口。 “宣朕旨意,朕命程处默五年之内,完成南水北调之工程。” “朕会举全国之力,协助此事,同时也会给予各种工具和器械的帮助。” “五年为限,早一日完工,朕便会多加一份厚赏。” “所赏之人,不仅仅是总工程师程处默一人,今日朝会,朕以为,立即设立南水北调总督办组,六部尚书皆为督办,每部至少派出一位侍郎,奔赴建设一线…” “………” 李根侃侃而谈,将胸中的大计划和大谋略,合盘托出。 “臣,等,谨遵陛下口谕!”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激动的文武百官,振臂高呼,让整座显德殿余音绕梁。 李根此时也是心潮澎湃,挥笔泼墨。 洋洋洒洒,亲自写下国之公告的模板。 礼部按照此模板,抓紧开始行动起来。 大唐十二省道,各都护府,所有黎民百姓,都要亲眼看到陛下的决心,都要看到史无前例的工程和壮举。 热血沸腾的显德殿,足足热闹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几乎人人都摩拳擦掌,奋勇争先,欲要前方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前线。 如此一幕,李根甚是欣慰。 显德殿内,虽然没有了大唐建国初期的老臣,没有了老臣们的沉稳,多了年轻人的敢于拼搏。 做为后来人,李根深知,有很多梦想和希望,乃至是机会,都是靠拼搏和奋斗,争取过来的。 沉稳固然是好,故步自封,却是不可取的。 一番商议过后,很快便确定了,南水北调督办组成员。 未曾入选的官员,纷纷强烈要求,再给一次机会。 如此请命,前往建设一线的盛况,简直是前无古人! 众人皆知,建设一线,肯定是吃苦受累的地方。 虽然大唐眼下,百姓富足,衣食无忧。 可是,最为繁华之地,莫过于长安城。 离开长安城,离开繁华之地,前往江南建设一线,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李根对此非常满意,从一张张年轻才俊们的脸上,李根相信,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请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