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不想。" "什么?这是个什么样的性子啊...”徐俏儿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望着朱雄英离去的身影。 第二天清晨,晨雾蒙蒙,晨光蒙蒙,一队人策马而来。 朱雄英来自西南方,他要经过栖霞庙才能上山,此时,他正在进行晨练。 那道钟音,那道梵音,似乎要撕裂世界,碾碎苍穹,碾碎幽冥。 寺庙之外的一片小树林中,有一群年轻的僧人,正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两个人干掉了两条大蟒,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一个是给大蟒剥皮,一个是给大蟒洗澡,一个是给大蟒放哨。 这些人里,最多的就是看热闹的人了。 人在呼吸。 之前他被寺庙里的僧人抓了个正着,替兔子大人和刺猬大人守墓,一守就是三个多月。 这一次,当他们见到常升一行人的时候,都很是忐忑,生怕被人偷走了,生怕被人举报。 常升更是急得不行,刚才看到那群秃子在森林中一闪而过,还认为是大明杀手开创了一种新的犯罪方式…… "给我找,若有歹意,格杀勿论!" 常升一挥手,一队士兵便将朱雄英团团围住,弯弓搭箭,拔出弓箭。 没过多久,朱雄英就找到了几串佛珠,几个洪武通宝,两条半熟的蛇。 朱雄英看到这些僧人被剥得干干净净,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临走前,朱雄英还不得不和人谈了一笔交易,用自己刚刚得到的一串佛珠和一块通宝,换取了一段阿弥陀佛的誓言,并为自己祈祷。 对于和佛教打交道,他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因为那是他的职业。 被这光秃秃的僧人一|丝|不|挂的样子,被迫转过身来的徐俏儿更是羞得满脸通红,心中暗恨着那些进入密林的家伙。 其中有一些人,更是被人破口大骂,那都是徐家下人。 朱雄英还当她是舍不得,诧异的瞪了她一眼。 "你是不是对佛教很感兴趣?" “没有。” 她不是个虔诚的信徒,她一家都是做杀手的,靠着军费养活自己。 按照佛门因果循环的理论,他的祖父这一世所犯下的罪过,很可能在来世投胎为蛆。 但是,他对这座庙,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光是他,他父亲常遇春,他哥哥常茂,也都特别的喜爱这座庙。 攻下城市的第一时间,就是召集所有的僧人开会。 一座最小的寺庙,就能抵得上好几个村庄。 先到先得,先到先得,鹿子,山鸡,兔子,收获颇丰。 眼看着太阳越来越大,快到中午的时候,护卫在一处空旷的地方给朱雄英盖上一床被子。 然后,他又检查了一遍自己的战利品,然后拿出一口大鼎,开始忙碌起来,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另一种则是一头美丽的小狐,和山鹿不太相同,那是一头驯化的小狐,它被抓住后,两眼放光,如同两颗璀璨的钻石,不断地哀求着。 徐俏儿双眼一亮,兴奋的走到青狐面前,从怀里掏出一柄匕首,刺入青狐的眼眶,然后将青狐的皮肤给割了出来。 他转过身来,对上了朱雄英那张错愕的面孔,将满是鲜血的双手往背后一放,踮起了脚趾,低声道: “那个……等她的身体冷了,我们再扒她的皮就难了……” 蓝春带过来的厨师,更是激动。 此人名叫姜强,曾经在番禺经营着一间餐馆,小有成就。 但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惹怒了一位本地的恶霸,那恶霸便召集了一群小混混,每天都在他的酒楼里蹭饭。 那时正是永嘉祖出镇于广东的侯朱亮,他与非法势力相结合,颠沛流离,在广东无一处可讲。 最终,他一狠心,放弃了酒楼,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京城。 他煮的是一口小锅,架着一口大铁锅,不停地放着调料,放着佐料。 看到朱雄英和蓝春,他一边用自己的衣服擦拭着自己的双手,一边急匆匆的行了一礼: “拜见王爷……王爷万古长存!” “嗯,你说话很好听,”朱雄英露出一丝欣赏之色: "在朝堂上,广东的许多人都不如你……" 他目光一转,落向蓝春: “我记得一年前,有一次山西的右丞相贺震来朝,他来自广东,我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蓝春面露为难之色,欲言又止的问道: “实不相瞒,这是他...来之前,父亲教他的...” “哈?”朱雄英愣了愣,随即哭笑不得的挥了挥手: “永昌侯,你可别这么迂腐,我还没把你生吞活剥了呢...”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了姜强的身上: “但既然能得到永昌侯的大力介绍,想必你的厨艺也是不错的。” “呵呵呵呵...”姜强满脸笑容,不停的点着头。 "风,嗷嗷嗷,王子,欧和你刚才说了,别说是一碗好肉了,就算是一只臭虫也不行!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哪怕是蛆虫,欧也会为陛下熬一碗仔仔漂亮大补的汤……”朱雄英不明白他的意思,转过身来,看向了蓝春。 蓝春脸色涨得通红,颤抖了许久,这才支支吾吾的开口。 “他说,他说这碗汤味道不错。” “没有……”朱雄英微微一怔: "他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你就给我这么一句话?" 蓝春额头上冷汗直冒。 “公主的身体……真是影响了陛下的听力” “...”祝宏伟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蓝春松了口气,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转过身来,怒视姜强: “你这是在开玩笑吗? “误会!”厨师反驳道。 "欧先生可不是茅房里的蛆虫,而是一种食物,很有营养的!"他朝朱雄英的身后招了招手,大声说道。 “公主,如果你想做什么的话,一定要来我们的家乡一次,我们的白炽象拔蚌肉实在是太好吃了!” 凤鸣宫。 朱元璋与徐达正在商量如何出镇前往北平。 与以往的热情相比,朱元璋这次表现得非常冷漠,只是随便说了几个字,便将这个问题抛之脑后: "拾掇拾掇,过两天我们就走,多照顾照顾老四 与朱元璋的态度截然相反,徐达则是一副谄媚的模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