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次沈初考上了状元,可到底是他的本事还是李长安的本事,就连沈初也说不清。 沈初觉得他的学问足够让他考上状元,可他的门第名望不够,又得罪了人,险些就被主考官把试卷挑出来扔了,最后还是靠着李长安才被点为了状元。 那时候他确立了他此生的志向。 无论是男是女,是贫是富,出身是高是低,起码做这张试卷的时候,应当是公平的人。农夫的子女和宰相的子女都有资格金榜题名。 沈初望着下方贡院前的人群,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尔来一十九年矣。” 这一日沈初伶仃大醉,喝醉了后沈初就拉着李长安唠叨。 醉倒之前还在拉着李长安的手问她的志向是什么。 李长安好不容易才把醉鬼老师送回府中,而后才带着一身酒气回宫。 她的志向是什么?平定安史之乱,当女帝。 现在也都完成了。 李长安托着腮,努力回忆自己一开始为什么想当女帝。 好像没什么伟大的理由?她只是觉得来都来了,又投胎成了公主不造反有点可惜。 不过她做的也挺好,历史在她手上往前走,解决了安史之乱,差不多根治了世家,发展工业和农业,让大唐百姓都能吃上饭,大力发展教育,让更多人能读书,还改革了科举,把小吏也纳入衙门编制考试。 虽然大部分事情都是她负责有想法然后交给老师或者臣子去实施的. 李长安的思绪想着想着又从过去想到了以后,大唐扩张的步伐可以暂停几年了,先把打下来的吐蕃和契丹这两大块地方消化完,休养生息,现在疆域足够大了得快点开始修路,然后囤粮囤兵器,等日后时机合适了再接着打。 那些被吓破了胆子的小国说愿意给她也上天可汗尊号,不过李长安不太想要。吐蕃那时候对大唐那么恭敬,对唐太宗一口一个天可汗也没影响后来劫掠大唐百姓。 她更愿意等把那些小国打下来以后让那里的百姓直接称呼她陛下。 也不用担心穷兵黩武,传统的战争方式一开战就要征召大量士卒和粮草,不划算,但是武器升级完之后完全可以依靠装备碾压,供养三五万精兵还在大唐承担范围内,不至于影响百姓日常生活。 先休养生息几年。 寿安六年,大唐暂缓对外用兵,只是下令各地驻国使好好“帮扶”小国,周遭诸国松了一口气。 对内,一座座水泥工坊在各地拔地而起,无数的工人进入工坊做工,一条条宽阔大路以长安城为中心点向外辐射。 整个大唐找不出空闲的人,粮产节节高升,李长安登基之后又改革了税法,还连年减税,如今百姓只需要三十税一。 大唐的人力成本极低,甚至都不需要工钱只需要包吃包住就能招来工人,在充足的劳动力推进下,一条条灰白的水泥路像蛛网一样浮现在大唐土地上,连接大唐的东西南北。 大唐皇帝陛下的生辰快到了,长安城越发热闹了,许多小国的使节纷纷带着队伍进入长安城,打算趁着大唐皇帝的生辰献上朝贡。 经过了几年休养,长安城已经恢复了昔日的繁华,甚至因为交通发展运粮更容易,所以容纳的人口更多。 过了去岁,李隆基的身体就渐渐不好了。 李长安去看过他两回,两个人相顾无言,李隆基提不起生气的力气,李长安也懒得再嘲讽他。 最后李长安也只是吩咐太医好好给李隆基医治。 没有什么“治不好朕就要你的项上人头”,也没有什么天下张榜替李隆基找名医,甚至都没请两个道士来给李隆基做心理安慰。 只是如两个陌生人一般。@李隆基靠在床头,看着李长安毫不犹豫离去的背影,神色平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