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与感言-《盛唐挽歌》
第(2/3)页
把那些血淋淋的道理写出来过于露骨,不如大家心领神会就行了,对吧?
实现一个目的,有不同的路径,但最终实现以后,是不是人们心中所想的那种效果,其实差别很大。
比如说共同富裕。
让穷人富起来是共同富裕,让富人们都破产,又何尝不是一种“共同富裕”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熵增原理,社会制度的尽头,就是无穷无尽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才是天然的稳定状态。
天竺曾经出现过反种姓流派,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个流派就分出一系列新的种姓阶层。
不叫种姓的种姓!
是不是很讽刺?其实这个例子很有参考价值。一个东西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它的内核是什么?
我们先辈的奋斗,从先秦奋斗到现代,无一不是为了挣脱种姓制度的枷锁而努力。你不能只在自己是天龙人的时候,才觉得天龙人垄断一切资源是理所当然的。
万一,你不是天龙人,而是被天龙人骑在脖子上的倒霉蛋呢?
唐宋之交的中国人,是走不过这个十字路口的,该缺的课,一定会补上。该踩的坑,也一个都跑不了。
第(2/3)页